长园电子如何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实现逆势增长?

财经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2-06-07 08:08:46

  长园电子如何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实现逆势增长?
 
  二季度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随着疫情形势趋于稳定,抢生产、保业绩、稳增长成为东莞企业的共识。
 
  在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机器全速运转,工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另一边,一箱箱货物正在装车,准备发往港口通过邮轮运送到世界各地。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反复、交通不畅、海外市场收缩等因素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长园电子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据悉,该公司2021年工业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7.93%。
 
  作为一个有着500多名员工的制造业“大户”,长园电子如何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实现逆势增长?
 
  长园电子的逆势增长,得益于公司对疫情的快速反应与阻断机制。
 
  “大朗镇去年11月和今年2月的两次疫情,‘震中’都在公司附近,与园区后门仅仅一道之隔。但是公司没有一例阳性,生产也平稳有序。”长园电子人力资源部经理方雷湘自豪地说。
 
  方雷湘介绍,疫情暴发前,长园电子有一百多名员工租住在杨涌村。2月24日晚,大朗检测出阳性感染者。公司防疫小组立马开始行动,通知外宿员工居家不要外出,同时对园区进行全面消毒。
 
  “当时还有十几个住在杨涌的员工在上晚班,让他们直接回家是对他们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方雷湘介绍,2月24日晚上,公司行政部门“连轴转”,清理出十几间隔离宿舍。
 
  “外面现在有疫情,公司给你们每人都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宿舍,今晚就在公司住吧,吃住和基本的生活用品,我们都会给你们保障。”2月24日下晚班后,方雷湘带队对相关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晚上的努力,有疫区旅居史的员工全部入住隔离宿舍。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长园电子的生产也在稳步提速。除了成立疫情防控小组、配发防疫物资、进入园区测温亮码等常态化防疫措施之外,长园电子还为业务员、司机等易感人群制定了单独的防疫标准。
 
  “相对于厂内员工,业务员、司机等活动范围大、接触的人员也比较复杂,进入厂区,他们需要出示24小时核酸证明、上报详细的出行路线。不仅如此,公司还自制了全自动喷淋消毒装置,易感人群进入园区前需要进行全身消毒。”方雷湘说。
 
  长园电子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辐射功能材料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制造与服务。该公司拥有9台电子加速器,为国内拥有量最多、辐照加工能力最强的制造商,辐射功能材料套管、铁氟龙套管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下游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施耐德等行业巨头。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订单与销售额相当可观,疫情导致员工无法返岗,确实给企业造成了一些困难。“当时,有很多员工在外面进不来。订单量很大,但生产线上人手不够,发货打包的搬运工也不足,如果不能按时交货,我们的信誉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长园电子常务副总经理李菁回忆。
 
  “怎么办?当时我们想出了一个‘苦办法’,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李菁说。
 
  “印象最深的是3月7日,凌晨3点突然下起一场暴雨,公司营销中心的员工早就睡下了,得知下暴雨后,全体员工披上衣服冒雨抢救物资,为公司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长园电子行政部经理赵艳红介绍。
 
  由于人手不够,长园电子在外业务人员担负起转运发货的重任,疫情期间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搬运物资,为公司物流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司的管理层和文职也没有闲着。”李菁介绍,经过基础培训后,园区内管理层和文职全部下生产线,全力保生产。部分研发人员因为在家隔离,无法做实验,公司便调整任务规划,将专利编写、标准起草等工作提到上半年,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协作。
 
  多方施策之下,保生产、稳增长的效益开始显现,长园电子第一季度工业产值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对疫情有了深刻的认知,即疫情是常态化的。”长园电子技术总监刘晓播认为,在疫情常态化、普遍化的大背景之下,公司需要从技术、市场两方面同时发力、双轮驱动,才能逆势而上。
 
  “随着疫苗接种率上升、病毒变种致死率下降,海外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海外市场在逐渐恢复元气。”刘晓播介绍,今年以来,长园电子海外销售额逐月走高,公司很有信心,年内将把重点放在海外市场开拓上。
 
  长园电子于2002年上市,是一家老牌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科技创新的传统由来已久。
 
  “我们的护城河是配方和技术能力,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甚至生产设备的制造,我们都可以独立进行,技术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刘晓播透露,长园电子下设研发部、工艺部和设备开发部,研发经费常年维持在销售额的5%以上。
 
  在技术开发方面,长园电子做了长线和短线两方面的规划。
 
  长线方面,长园电子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攻关、创新,争取推动更多项目在公司落地。“目前有部分原材料得从国外进口,我们加入了中科院STS网络合作计划,希望利用更强大的智力资源推动基础材料研发,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刘晓播说。
 
  “短线方面我们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当下,根据客户需求和反馈,我们组织了几个攻关团队,聚焦技术上的难点,迭代产品。”刘晓播介绍。
 
  对于未来,李菁表示:“回想这几年的发展,公司从深圳搬过来是非常正确的事。来这边以后,政府对我们的关注度非常高,会用心协助我们解决问题,这让我们有了面对风险的信心。三年内,公司的发展会再上一个台阶。”(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