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清溪镇正通过选树典型和擘画蓝图,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2024年是关键一年,清溪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坚定不移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构建“1610”典型引领体系,立足产业、生态、文化资源,重点突破,推动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农文旅深度融合,奏响绿色发展和美乐章
清溪镇依托其工业、生态和文化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023年,全镇接待游客约250万人次,直接旅游消费约75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约5000万元。
农业兴,筑牢融合发展之基
农文旅融合连接游客和农业、农村、农民。清溪镇拥有近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荔枝种植面积9268亩,拥有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花卉产值达8000万元。2023年,第一产业增速4.55%,高于GDP增速。清溪镇还推出“农旅+非遗”“茶文化+国潮”“旅游+体育”“花卉+研学”等跨界玩法,深受游客喜爱。
文化厚,提升融合发展内涵
清溪镇历史悠久,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如古碗窑遗址、麒麟制作工艺等。清溪镇将非遗融入文旅品牌建设,开发文创产品,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动漫文化节、客家新民歌作品征集等,提升文旅内涵,拓展消费场景。
生态优,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清溪镇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1.6%,空气质量多年保持全市第一。拥有4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水源保护区、17座水库和148处旅游景观资源。清溪镇设计推出各具特色的观光型、休闲型、研学型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配套设施,推进全域全季旅游发展。
清溪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亮点
本网观点:
清溪镇通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清溪镇的典型培育案例展现了其在农文旅融合、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多个领域的显著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延伸阅读
清溪镇在文化厚植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详细内容:
具体措施: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清溪镇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古碗窑遗址、古梯田遗址、古茶田遗址、客家围屋等。
- 镇内拥有17个市级以上的文物点和7处革命遗址。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清溪镇的麒麟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客家传统舞蹈屡获国家级大奖,清溪镇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诗词之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3. 文化与旅游融合:
- 将清溪麒麟舞、客家山歌、莞香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旅品牌建设中,开发了紫琉璃麒麟、客家麒麟杯、禾雀花手绘茶具等文创产品。
- 推出了“清溪麒妙夜”IP形象,将传统麒麟形象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塑造出年轻潮流且独具清溪特色的形象。
4.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 举办了动漫文化节、客家新民歌作品征集、“畅享文化年”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打造节庆活动品牌,如赏花文化节、旅游登山节、露营节等,探索从公益性活动向市场化运营转变,有机融合文化、旅游、经贸、体育等元素。
成就:
1. 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
- 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清溪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充分展示,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 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展示,增强了游客对清溪镇文化独特性的认知和兴趣。
- 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商品市场,还成为传播清溪文化的重要载体。
-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动漫文化节、赏花文化节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增加了清溪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如何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1.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品牌建设,清溪镇的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推广,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
2. 创新文化表达形式:
- 创新性地推出“清溪麒妙夜”IP形象,将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举办大型文化活动:
- 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通过媒体宣传提升了清溪镇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4. 开发文创产品:
-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既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又传播了清溪镇的文化,提升了文化吸引力。
通过这些措施,清溪镇不仅保护和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表达形式,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显著提升了其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