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多方合力破解智慧农业发展难题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04-10 09:08:47

  需多方合力破解智慧农业发展难题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随着中国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需解决。智慧农业或将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答案。
 
  中国不少地方开展的智慧农业探索,已深入到组织模式、产学研贯通各环节。不过,智慧农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数据质量、“智慧”人才供给等难题,需多方合力破解。
 
  在山东省,“90后”何石宝一人就管理了1000亩地,粮食连年高产稳产。这得益于当地吸引高学历人才的激励机制,让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得以有效落地。
 
  何石宝所属的农业企业负责人张研生说:“收入与农场利润挂钩,加上地方人才补贴,像何石宝这样的大学生农场主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在数据平台建设上,各地也在不断发力。
 
  浙江省打造的“乡村大脑”,贯通省市县三级,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在杨梅产地台州市仙居县,数据可精确到每一户、每一株杨梅,为保险、贷款等服务提供了依据。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干部陶忠良说,浙江从源头上统一数据格式、语言体系等,在多个产业实现高效链接。
 
  此外,各地还在努力让前沿技术离农业更近。
 
  在安徽省,胡宜敏拥有副研究员和企业副总经理两重身份。在他身边,这种双重身份的科研人员还有近100人。胡宜敏说,这有利于他们直面农业场景、与市场充分串联。
 
  在胡宜敏供职企业的关联产业园内,已集中智慧农业企业40家,遍布产业全链条。企业互相使用最新科研成果,形成生态圈。由于底层数据互相开放,企业间协作关系紧密,集成创新便利度得以提升。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仍需迈过基础设施不足等多道“坎”,第一道“坎”就是集约化程度低。
 
  中国农民户均耕地少,技术投入收益低。部分经销商表示,愿尝试智慧设备的农民基本为大户。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社会化组织发育仍在初期,智慧农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另一道“坎”是数据。一方面农业数据收集、利用不足,表现为市场缺乏大的农业数据采集第三方公司。
 
  “数据收集困难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胡宜敏表示,这影响到农业数字化系统能否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数据缺乏标准,客观上造成数据难以融合。一家相关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掌握作物生长情况。但因数据没打通,趋势性预测就无法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
 
  此外,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有学者表示,原因之一是交叉学科的布局和引导人才下沉的体制机制尚在布局。当前无论是农学本科生还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农业数字化都不够了解。加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意愿低,导致相关人才更加缺乏。
 
  为破解上述难题,专家、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农业经营主体等人士,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针对基础设施问题,可在补短板的同时,优先在基础设施完备地区发展智慧农业。
 
  为提升规模化水平,智慧农业项目可更多围绕集约化经营主体展开,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
 
  为实现涉农数据精准有效积累,可探索企业与农户数据分红机制;同时允许企业对一地耕作模型在一定时间内享有排他使用权。政府归集数据,则不必过细,以保护企业的积极性。
 
  为鼓励统一数据标准,要建好国家涉农数据共享平台,明确获取权限,明确保密责任,加快农业数据安全立法。还可逐步建立多方受益的数据利益联系机制。
 
  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可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创新跨学科培育方式,让相关专业学生对智慧农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入、准确的理解。(记者许雄、水金辰、许舜达、叶婧、黄腾、郭雅茹、苟立锋、赵鸿宇)(来源:新华网)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