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分论坛之一——“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治理改革,以助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经济与金融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学者及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提出,改革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非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积累储备货币的必要性,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点之一。他还提到,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未来可能产生基于地缘政治基础的货币集团。对此,他建议中国应当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努力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权威,推进不同形式的国家间的金融合作。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当前治理体系面临单边主义与多边合作冲突、新兴市场与西方国家话语权不匹配、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与西方霸权相矛盾以及美元主导的“制度非中性”问题,因此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理事长曹彤指出,数字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人民币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数字化为动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表示,全球治理面临显著的“治理赤字”问题。他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低碳转型,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认为,高水平金融开放能促进经济发展,然而金融开放在金融市场一体化、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跨境风险传播的渠道。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需及时掌握金融风险跨境传播的时机和程度,确保供应链和金融安全。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的见解和建议对于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