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拉开新序幕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11-22 17:59:32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拉开新序幕
 
  召开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平台三工程”工作会议,部署下阶段工作;启用全国第一个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题的体验馆,可以体验刷脸办证,还可全景式一览东莞商改轨迹和亮点……昨日,我市深化商改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标志着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拉开了新的序幕。
 
  去年8月22日,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部署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基础上,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三大工程(简称“一平台三工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年来,东莞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坚持“放开”与“管活”“管好”同步,利用“互联网+”手段,融入多元共治理念,推动了政府职能深刻变革和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为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场体系的构建摸索新的路径。同时,也激发了市场活力,加快了动能转换,促进了转型升级。
 
  接下来,东莞仍将立足于现有的制度框架和监管实际,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持续深化“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为东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从先行试点到样本示范,东莞“商改”在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中历来就是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东莞通过大力推进“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发挥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作用,促进了市场准入和退出全程便利化,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改革红利层层叠加并充分释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今年1-9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14万户,同比增长29.27%。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1.37万户,同比增长17.26%;实有各类企业48.40万户,同比增长23.25%。个体工商户62.91万户,同比增长13.06%。
 
  去年12月22日,东莞的市场主体首破100万,不到8个月的时间,全市市场主体又跨过了110万的整数关口,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东莞的商改工作与模式经验,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乃至各方的认可和“点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冠梓在昨日的深化商改工作会议上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市工商局的大胆创新、担当作为和协同配合。
 
  此外,在全省开办企业便利度综合评价和排名中,东莞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而今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对全国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进行排名,东莞超越北上广深排名榜首。
 
  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东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商改先进城市典型,在大会上做市场监管体系的经验介绍。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大篇幅刊发《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从探索先行到全国样本》报道。
 
  10月,我市“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且得票在15个获奖项目中名列第三,在广东6个参与终评项目中排名第一。这是“中国法治政府奖”举办以来我市首次获奖。
 
  改革越是深入,越会触及更多利益和矛盾,遇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当前,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已进入从微观改革到宏观制度建设、从单一部门改革到多部门协同改革、从激发市场活力到规范市场秩序的新阶段。接下来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再创更多商改东莞样本?
 
  张冠梓表示,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上,全市上下要从放宽准入和加强后续监管两个层次着手,深刻理解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平台三工程”的重要内涵,加快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和商事制度,为我市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尽管我市商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商改在全国推开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各地呈现出“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态势,东莞的先发优势正趋于弱化。东莞的改革必须在保持一贯以来热度的基础上,将前端改革重心,从企业开办环节向经营许可环节转移,真正实现全流程、全链条提速,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助推我市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局局长陈锡稳也表示,通过一年多来的探索,“一平台三工程”建设整体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对标自贸区等先进地区,对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形势要求,仍然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的空间。如市场退出机制仍存在梗阻,信息共享程度仍有待提升,市场网格化监管基础还需要夯实,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仍需要加强等等。
 
  接下来,全市工商系统将准确深入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丰富内涵,不断拓展“一平台三工程”外延和内涵,依托大数据监管、信用监管、网格化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打造“一平台三工程”的升级版,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2015年,东莞市在全国设立首批集群注册企业并首创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登记制度,与之配套的是《东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和《东莞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简称“两个《办法》”)。
 
  四年多来,我市80%的新登记市场主体享受到了住所信息申报制带来的改革红利;我市实有托管企业680家,集群企业28184家。两项改革同时也为全国改革提供了东莞经验。
 
  10月24日,新修订的《东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和《东莞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此次修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住所信息申报和集群注册登记管理,以减证便民、优化服务为导向,将规范便捷前端准入与完善强化后续监管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优化办事流程、简化申请材料。
 
  市工商局介绍,新办法将从四大方面重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一是扩充改革覆盖面,让更多群体受益:外国、外资房产也可实施住所申报,盘活办公经营场地资源。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等孵化载体建设运营企业,也可以从事住所托管服务。
 
  二是压减提交材料,为登记申请瘦身:一址多照,说明情况即可;租用宾馆、饭店场地开公司,免于提交营业执照;托管企业资质证明,通过部门信息共享简化核验材料。
 
  三是优化登记手续,为企政双方减负:自主点选标准地址,规范申报、便捷审核;全面专业托管,让集群企业专心开展经营:单笔变更改批量换照,集体搬家更方便;分隔出租,可以赋予独立地址。
 
  四是规范管理方式,确保行业有序发展:明确托管企业义务,“管家”需尽责;行业负面清单扩容,符合市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智网工程”和网格管理员监管作用,第一时间剔除僵尸企业。
 
  去年来,东莞“一平台三工程”工作成果突出,屡获殊荣。接下来,东莞将深入贯彻《广东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动方案》,拓展“一平台三工程”制度体系内涵和外延,探索融入大数据手段,推进智慧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
 
  升级体现在哪里?首先是发挥企业信用监管核心作用。包括:东莞将优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界面展示、搜索引擎、证明打印模块、接入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改进系统体验;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将失信企业信息核查作为本单位管理、审批、工作流程前置审查程序,嵌入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等业务流程,强化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约束,将红黑名单制度的实施落实到社会管理之中。
 
  其次是探索市场大数据监管应用。我市将推动更高水平的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全市市场主体登记、监管数据和“二标四实”基础信息的有机融合,夯实市场监管基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公示信息等各类风险特征数据,将全部归集于企业名下,实现动态关联。搭建风险预警指标,发现企业主体异常、登记异常、经营异常等问题,自动筛选存在违法失信风险的问题企业,实现精准监管、高效监管。
 
  再次是创新市场网格共治管理。在厚街、横沥试点的基础上,东莞接下来将以“智网工程”运作体系为基础,在全市推广厚街专业市场、横沥农贸市场网格共治管理试点工作经验。
 
  市智网办、市工商局将在全市选取1-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市场或农贸市场推动建立部门、基层、业主三方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共治共享样本经验。
 
  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一照一码”走天下;深入推进全程电子化改革,让更多企业诞生在指尖;试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让企业“好起名、起好名”……今年,东莞在持续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上成果丰硕。
 
  譬如,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的基础上,东莞实现了“24证合一”。多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一照在手、通行天下。
 
  在工商登记上,今年9月,东莞上线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全程电子登记业务(此前内资公司、个体工商户已实现)。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已受理网上登记业务88.41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的90.76%,至少为群众减少往返窗口204.98万人次。
 
  今年7月,东莞作为试点,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在线申报,即时反馈,起名在分秒中完成。截至目前,我市累计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系统申报企业名称20352笔,系统审核通过11046笔。
 
  开办企业便利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东莞提出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力争在3个工作日完成,跑出“东莞速度”。在东莞商改基地内,试点最快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三个环节及银行开户。
 
  对于公章刻制备案,我市实现了即来即办:登录微信刻章系统即可实现自主选择刻章店、印章类型、印章材料,一键下单,在线支付,网上备案。提供“套餐式”申领发票服务,0.5个工作日办结税务:网上提交资料后,可以等候网上审批通过,也可以直接前往办税服务大厅,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今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批复同意东莞开展“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工作。我市正积极加强开办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向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的转变。
 
  2017年9月,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商改基地”)挂牌成立。依托省、市共建模式,市工商局会同东城街道办、市私营企业协会,高起点谋划商改基地发展,积极打造政务服务创新引领区、新业态产业聚集生态圈以及企业倍增发展孵化器。
 
  今年,一系列重量级商改政策在该园区先行落地。例如,商改基地已成立东莞市商试企业分布式集群注册托管有限公司。又比如,市工商局联合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开发工商登记“人工智能交互机器人”,包括系统登录、个人信息填报、电子签名、打印领取执照在内的诸多环节,直接通过“刷脸”方式完成。
 
  截至9月底,商改基地已入驻企业184户,其中集群注册托管公司1户,集群企业135户,涵盖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园、城市更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集群注册托管、影视传媒、数码科技等新兴行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应用“互联网+监管”理念,市工商局推动商改后续监管全面对接融入全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网格员通过智网APP的手机终端可接收任务、实地核查、采集信息以及上报线索,实现市场监管入格事项作业内容的表单化、流程化。同时,建立起全市43个监管部门和网格员队伍的工作对接机制,部门通过信息化系统接收线索、履行许可监管职责,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任务处理闭环。
 
  目前,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基层一线,基本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日常监管格局,用“小网格”驱动“大监管”,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1-9月,“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共向各镇街推送监管任务23.69万条,已反馈23.18万条,办结22.69万条,网格员登记上报问题线索70929条,大量问题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减轻了部门后续监管压力,破解监管力量不足的痛点。
 
  社会共治是新时代市场监管的趋势。东莞改变政府对社会治理大包大揽的角色,在加强政府内部监管协同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协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建立市场监管协同工作机制。
 
  在部门协同上,我市实现“市—镇—村”三级互通共享、监管任务精准推送、线索线上移交和结果实时反馈,打破因信息不对称、部门不协同造成的监管真空。目前,系统已在全市43个市级部门、1003个镇级部门以及593个村(社区)上线应用。今年1-9月,推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33.64万条,收到反馈信息33.05万条次。
 
  同时,市工商局还深化党建协同,将市场监管体系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实现党建促经营、党建促管理。加强政社协同,成立了全省首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社会组织——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联合会,集聚守重优秀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公众协同,扩展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设,建成开通网站、微信、短信、在线客服等移动终端和网络渠道。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东莞注重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例如,东莞在全省率先制定并正式印发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公示清单收录53个部门603项信息项,确立了涉企信息归集公示的格式化标准。约束管理清单收录42个部门针对99类约束管理对象的262条措施,厘定了对失信企业的惩戒管理边界。
 
  同时,我市对接全国统一数据标准,开发建设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其微信端,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证明打印服务。截至目前,系统已归集公示涉企信息1252.8万条,搜索量720.5万条,为群众提供打印查询证明14.2万份,日均减少群众往返查询窗口约360人次。
 
  市工商局与17个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经营异常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并首个上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联合惩戒模块。目前共享经营异常名录信息15.1万条,已有4.1万户企业改正有关问题后申请并被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初步形成。(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