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7-01 10:06:07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松山湖,6月29日—30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多个对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举行。
 
  80余名粤港机器人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将从这次论坛上走出校门,或投入创业,或继续深造。在应用型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下成长的他们,4年不同的大学经历,必将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毕业季之后,迎来“新生”入学——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开园、粤港澳机器人创业营开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学子们将在松山湖创新、创业,开启属于他们的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各地的机器人产业精英、科创导师、学界权威及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齐聚松山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为东莞和松山湖机器人行业的集聚发展建言献策。
 
  4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企业齐聚松山湖,其中高企71家;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加速推进,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松山湖促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吹响松山湖加快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全生态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自2014年起,松山湖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此次高峰论坛的举行,正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节点性事件。节点之前,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5年集聚发展的突出成绩;节点之后,是机器人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前,开足马力,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的广阔未来,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松山湖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联合承办,并有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等多个单位联合参与。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省工信厅总经济师庄乐从,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东莞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东莞港党工委书记张科,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少文,东莞市副市长刘炜等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产业精英、科创导师代表约350人参加活动。
 
  作为此次行业盛事的举办地,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以下简称“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在过去数年持续获得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论坛期间,多个主旨报告轮番上演。来自机器人产业各领域的“最强大脑”们与参会者展开深入交流对接,共同献上一场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
 
  贾敬敦在致辞时为松山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点赞”。他表示,作为一个多学科技术的集大成者,机器人产业正在向人们展现人工智能能够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财富增长空间。而东莞特别是松山湖已有条件、也有这样的能力,培育和建设一个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
 
  贾敬敦表示,东莞所处的珠三角都市圈,是我国规模比较大、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区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宋晓刚建议,东莞完全有条件来积极建设机器人产教融合示范区。此次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明年将继续举办。这对于解决目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人才创新等,将起到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发表演讲时表示,在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生态中,东莞如何利用大湾区生态发挥自己的优势?应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松山湖已经有了粤港机器人基地,还应打造新型产业孵化基地。目前,松山湖在环境、周边供应链、制造类人才方面有优势,可以在周边厂房配套设施、机器人产业供应链、生活配套设施、落实人才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松山湖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链接粤港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打造起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两大活力十足的机器人产业平台,着力创新孵化培育,注重核心零部件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弯道超车。
 
  过去数年,以逸动科技、松灵机器人为代表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纷纷涌现,立足东莞,走向世界;以马修泉团队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加速从海内外来到这里,已研制出世界一流的智能装备;以汇川技术、拓斯达、众为兴、沈阳机床等为代表的龙头项目不断引进,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先后获批“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科技部第三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4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企业,其中高企71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占11%,本体企业占2%,智能装备企业占55%,系统集成企业占17%,服务、教育、农业、医疗等机器人企业占14%,工业互联网企业占1%。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7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
 
  2018年,松山湖出台《松山湖促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机器人产业领域扶持政策,在国家、省、市各级政策的基础上做了有益补充,鼓励企业外出参展、走向全球,并在首台套设备研制等方面敢于抢占创新制高点,吹响了松山湖加快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全生态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作为东莞创新发展主引擎,当前,松山湖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发展机遇,汇聚大湾区创新资源,强化原创性技术、软件、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探索创新布局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加速机器人产业迭代升级,跑出湾区产业创新加速度。
 
  高峰论坛现场,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穿梭其间,粤港机器人学院首批毕业生即将走上社会。他们是应用型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下4年探索的结晶。
 
  为探索中国新工科教育的培养模式,2015年在东莞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四方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
 
  机器人学院采取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联合教学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批毕业生是首届,也是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下的一次探索和创新。他们经历了和普通高校完全不同的课程设置,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不管未来是创业还是继续深造,他们的未来我都十分看好,更充满期待。”李泽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从大一开始,粤港机器人学院就通过课程改革,为学生设计基于项目和课题学习的全新专业课程,采用世界一流大学通用教材,配备具有一流工程和实践水准的导师团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对于粤港机器人学院的开创性试验,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粤港机器人学院通过形成现代化体制机制,构建起机器人产业创业孵化模式、创业生态文化,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院派”创业生态系统。
 
  首批80余名学子是一群“幸运儿”,更多的“幸运儿”随着松山湖打造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即将产生。
 
  在此次高峰论坛期间,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开园仪式正式举行。该基地的建设是松山湖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据了解,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按照“一中心多站点”的模式,以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中心,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松山湖高新技术创业基地、松山湖高新技术众创空间为代表的一批园区港澳人才创新创业载体为多站点,组建专业港澳项目转化服务团队推动优质港澳项目落地成长。目前,基地吸引了近40个港澳青年创业项目落地。
 
  此外,高峰论坛上,设在松山湖的粤港澳机器人创业营也正式开营。
 
  无论是走出校门的首届毕业生,还是即将迎来的“新生”入学,放到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来看,其所昭示的前景都令人期待。
 
  站在整个东莞的角度剖析,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也将随着一批批学子的毕业迎来更多的机遇。
 
  而立足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招引人才,更让创新的源泉获得了更多的人才资源。在产业基础方面,珠三角云集了一大批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年发展,松山湖已构建起机器人产业创业孵化模式、创业生态文化,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院派”创业生态系统。
 
  莞港在机器人产业的深度合作之路早在2014年李泽湘在东莞参与发起成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时就已埋下“伏笔”。
 
  这个“伏笔”是来自东莞和松山湖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引领,更是来自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逻辑的必然。
 
  肖亚非表示,目前,东莞已构建起以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为代表的产学研平台,集聚起以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机器人产业和新工科教育的产教融合、相互促进,为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注入了强劲动力。
 
  贾敬敦指出,松山湖要将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就要注重创新能力建设,要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建设和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来支撑;也要高度重视研发,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攻克核心技术和应用核心技术,才能支撑核心产业发展;还要注重培育机器人产业集群,要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供应链的支撑,机器人产业才能强劲有序地发展;更要培育新一代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需要的是新一代的工程师、科学家。
 
  本次高峰论坛的重头戏之一,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器项目动工仪式举行,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再添一重要基地。
 
  据负责运营的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用地面积142亩,总建筑面超过36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亿元,规划有20万平方米的生产区,3.7万平方米的研发区,9万平方米的生活区,建成后预计可引进50家以上的机器人与装备企业。未来,将聚焦新一代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引进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科技企业、行业组织和服务机构。
 
  这是松山湖在机器人产业上布局的一个缩影。为满足不断增加的产业发展需求,加速形成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去年9月正式动工,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该项目具有人才培养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三大特色平台;设有综合区、研发孵化区、粤港机器人学院、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创意生活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形成集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生产制造、展示展览、会议论坛、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园区。建成后的园区可容纳100多个团队。
 
  在重大项目引进方面,去年12月,在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促进大会上,包括顺丰集团、深圳道元实业有限公司、东莞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清园(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思榕科技有限公司、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项目现场签约,签约及在建的22个项目总投资额近140亿元,投产后预计产值达170亿元。
 
  产业发展基地投建、重大项目引进,加上已然形成的产业基础、多层次的人才架构,为松山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制造,将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可以预见,在追逐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这条赛道上,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对机器人产业的需求依然旺盛,将为各城市攀登产业制高点提供持续支撑。 
 
  在产业布局上,松山湖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动园区先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探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发展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也将吸引机器人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进驻,在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升级的同时,助力产业发展。
 
  此外,松山湖还将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上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好松山湖功能区优化统筹发展契机,发挥好松山湖作为功能区“大脑”的作用,引领功能区在核心部件上突破,带动功能区其余9个镇在智能装备制造、集成服务方面继续发力,加速松山湖功能区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松山湖力量。(记者 张华桥)(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