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民生项目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6-12 10:17:13
  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民生项目
 
  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准点、舒适性,让“公共优先”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扶持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提高民间资本积极性;关注夜间经济打造消费新亮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已经正式开幕,委员们积极提交提案建议,其中不少关注到民生领域的话题,针对这些话题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最近几年,东莞的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这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空气质量变差,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而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市政协委员杨敬辉将目光关注到了公共交通的提升上。
 
  他提到一组数据,2019年东莞全市的常住人口有846.45万人,其中外来暂住人口达到595.39万人,人口总量以及外来人口剧增使出行量大大增加。另一组数据显示,东莞机动车增长过快,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201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324.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8%,以东莞去年底常住人口846.45万人计算,意味着平均每2.6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机动车大量使用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选择减少。
 
  目前,我市城市道路规划变更速度跟不上我市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导致交通拥挤问题凸显,停车困难等,问题逐步恶化。
 
  面对这一现状,杨敬辉认为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发展我市公共交通建设,明确发展定位,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体制、资金、管理、经营、服务、宣传等各个环节给予保障,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
 
  公共交通的提升可向广州学习。他建议可参考广州在市区设立BRT专用车道,其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运行速度快,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针对东莞不少交通拥堵点,他还提出在市区各大学校设置点对点的公交专线,由学校值班老师负责统计和服务,分批分时间段,结合公共交通路线设计,学校到学生的居住社区点对点对接,减少家长用机动车接送上下学的交通压力,安全快速方便。
 
  改善公共交通,东莞应该提高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实现社区全覆盖服务。另外在公共交通的发车频率上也应该有所提高,他认为重点是提高城际轨道使用率,穗深城际开线时的发车频率间隔半小时到两小时,最近由于疫情影响,发车频率间隔时间更长,班次更少,希望随后逐步调整,适时增加班次,方便跨市业务来往,提升民众出行便利。
 
  进入今年5月,南城市民尹先生就开始焦急了。他家闺女已经3岁,要上幼儿园了。“比较担心家附近的南幼儿园电脑抽签不能被抽中。”尹先生说。
 
  尹先生的担忧并不是个例。“据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我市现有幼儿园总数为1171所,幼儿在园数为364816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7所,幼儿在园数为73015人;民办幼儿园967所,幼儿在园数为291801人。另据市公安局统计,近三年来我市新增户籍幼儿总数为423003人,这里还不包括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需求。”这是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在提案《关于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满足日益增长的幼儿入园需求的建议》中引用的数据。作为一座人口近千万的新一线城市,我市幼儿园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尤其是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量缺口巨大。
 
  提案建议,东莞要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应对幼儿入园高峰问题;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
 
  基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建议健全和完善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将生均经费拨款范围逐步延伸至经教育部门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举办普惠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
 
  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力度,是应对幼儿入园高峰问题的“利器”。提案还提出,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根据人口增长趋势科学预测增量工程的量化指标,切实缓解人口政策调整后面临的新一轮幼儿入园矛盾。重点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移交使用工作,将已建和新建的小区配建幼儿园无偿移交给政府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流失。
 
  提案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难题。
 
  华灯初上时分,民盈国贸城里人流如织。逛商场,看书,吃美食等成为东莞市民夜间消费方式。去年10月,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2019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提到东莞夜经济活跃度全国排第二。
 
  市政协委员殷毓德认为,夜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是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因此建议,鼓励和推进我市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
 
  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实现夜间休闲经济产业的集聚化、特色化、规模化,构建共享型发展环境。殷毓德认为,充分挖掘我市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体现东莞的文化底蕴,为市民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要素”,夜间经济已成为享受生活、刺激消费的“新动力”。如何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便利配套服务?殷毓德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运输系统,适时延长公共交通夜间行车时间,人性化设计夜间交通出行,全方位支撑夜间经济发展。
 
  夜间文化消费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殷毓德建议,根据区域特色,激活夜间文化消费,带动一批文化沙龙、影剧院、美术馆、24小时阅读空间发展,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
 
  同时,他也建议,选择部分商圈,树立标杆,打造我市消费新亮点,满足市民夜间消费需求。(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