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记:“情怀+大片”模式成就的APP应用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5-15 08:42:17
  从今年3月开始,一款叫作“足记”的APP一夜成名。拍张最普通的照片,用足记加个特效,就如同电影截屏一般,莫名地就文艺许多。在足记背后,创始人杨柳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足记是她第一个创业项目。在杨柳身边,还有包括宇文卿、耿靓等其他文艺青年,是情怀让足记从诸多应用中脱颖而出。

  当然,也正是因为情怀爆棚,技术返反成了足记的短板,这也让杨柳感慨,“不懂技术的互联网创业者就是个悲剧”。

  从爱电影开始创业路
 
  如果你见过杨柳,你很容易发现她是典型的白羊座:性格急、说话快。但你可能不知道,她出身于真正的文艺世家:外公是京剧编剧、阿姨是汉唐文学教授。

  在一群文艺老年和文艺中年的熏陶下,杨柳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文艺青年:她从小就大量背诵唐诗、最爱的书也是同龄人望而却步的《古文观止》。

  除了文学,杨柳另一项爱好就是电影。大学主修电影戏剧文学的她,掐指一算,“看过几千部电影还是有的,家里还有超多电影碟片,基本上有空就会去看电影。”当然,她如今的创业项目足记,最早的创意其实也是来自电影。

  如果只是静静地做一名文艺青年,杨柳自然也不会走上创业这条路。

  让杨柳和商业结缘,是她泡在SP(服务提供商)行业的那十年。杨柳笑言,正是做SP的那些年,或多或少地培养了一些“移动互联网思维”。

  尤其是2009年,她跟着之前的老板娘出来单干创业,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后来几十个人,无论是谈判或者策划,都要承担比以前更重的责任。慢慢地,杨柳找到了独当一面的感觉。

  2013年,在SP行业泡了十年后,杨柳终于想出来干点什么。辞职之后,杨柳给自己放空了一段时间,一边和朋友做着公众号,一边琢磨着未来。绕了一大圈,杨柳还是想回到和电影有关的事上。

  “其实创业这件事没有放进脑子里,就是想做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热爱电影的杨柳,自然从最熟悉的电影下手。

  后来,杨柳遇到了宇文卿,也是一个对电影有着高度热情的女生。宇文卿并非真名而是别名,但她算是小有名气的“后荣迷”——张国荣去世以后新加入的影迷。不过,2014年4月,宇文卿的“追荣”行动画上了一个逗号,因为那时她开始创业做足记了。

  杨柳自己就是影迷,她和朋友还发现,很多影迷都热衷于追寻电影取景地和在取景地留影,更不用说还有更多影迷走遍世界各地只为了重现电影场景。例如足记的特约顾问赵亚飞,他在《走遍世界,只为重现电影场景》一文中,就晒了52张他本人在不同电影取景地的对比照片。

  足记的第一名员工叫耿靓,在加入足记前,耿靓在豆瓣上写了一系列有关英剧《神探夏洛克》的文章,为此她几乎找遍剧中取景地还原场景,并详细分析、做出了跟着剧情漫游英国的指南。同样热爱英剧的杨柳在豆瓣上读完文章后大为折服,当杨柳尝试着联系上耿靓时,才惊讶地得知,耿靓当时已是一位即将出站的化学博士后。
 
  “情怀+大片”模式
 
  足记最早的创意,是在地图上标记出电影的取景地,让用户可以在电影取景地中拍摄对比照和穿越照。而足记收录的电影取景地资源,都是其编辑团队手动查找录入,照片除了有介绍,还有精确的经纬度。据了解,足记至少搜集了15000个影视片取景地的经纬度。当时的足记团队还不到8个人,其中还包括3名技术人员,所以实现这个想法并不轻松。

  完全不懂技术的杨柳费尽口舌让程序员做出初版足记后,大约是在2014年的4月,杨柳他们用最早版本的足记,在澳门拍出了第一张合成照,一张张国荣《胭脂扣》的剧照。就是那张不算惊艳的电影现实对比照,却让杨柳感到非常满足,“没错,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

  杨柳还在一个创业者聚会上展示足记的内部版本,结果大家反响不错。“既然这样,那就顺便创业吧。”

  靠着产品的情怀,足记也顺利拿到了天使投资。值得一提的是,足记的天使投资人中就有紫辉资本的郑刚。郑刚是在业内颇为知名的情怀投资人,他投资的产品基本上都比较有文艺范儿,他也是罗永浩和锤子手机的坚定投资人和支持者。

  可见,情怀还是可以有的,说不定还能创业。

  当足记在AppStore上线时,其实是被放在“旅游”分类下的,不过,足记团队发现真正冲着影视片取景地去的用户并不多。

  杨柳发现,想勾引用户,还得加入其他功能。有一天,足记团队去星巴克喝咖啡,一位爱电影爱拍照的成员,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并且处理得和电影片花一样,还配上了一句调侃的台词。玩者无心看者有意,足记的一名产品经理顿时来了感觉,当时就决定把这个功能加入足记中,并美其名曰“大片模式”。于是,足记又加入了一种“特效”:让照片看起来像电影截图,还能添文字,显得像电影台词。

  一位网友是如此评价大片模式,“不是所有人都有文艺的心,但是没有人会拒绝轻而易举获得的文艺表达。”

  “你随便拍什么东西,只加上‘我有一个梦想’之类的话,整张图都会显得很有感觉,不信你试试。”在和记者交谈时,杨柳仍不忘推荐自己的产品。

  但就是这个貌似不起眼且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的功能,让足记一下子火了。

  对杨柳来说,足记“duang”的一下火了,她也被搞懵了。在没有任何主动推广的情况下,足记用户一周内从8万变成了120万,并且连续一周多稳居苹果AppStore下载榜第一名,何炅等名人在微博上玩足记,文艺青年或者普通青年都在朋友圈里晒情怀,媒体利用足记做图片新闻……

  其实每天都会有很多APP在上线,为什么偏偏足记会走红,到底是运气好,还是产品实力强?记者采访下来发现,其实运气和实力都很重要。

  足记的“大片”功能是在2月初上线,足记团队向身边朋友做了一些推荐,通过朋友的转发又引来几位电影圈人士,这其中就包括《万万没想到》剧组成员。所以,《万万没想到》剧组可能是最早的足记知名用户,包括叫兽易小星、女神孔连顺都用过足记甚至发过微博。

  而帮助足记从AppStore分类榜的738位一下跳到156位,是2月8日“最美应用”的一次推荐。“最美应用”是一个APP推荐网站,是由一群品味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年轻人组成,很多手机用户也乐于从推荐的个性应用中找到自己的“菜”。得益于最美应用完整地介绍了足记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加上一份细致入微的体验报告,这为当时的足记带来日增数千的用户,更引来两位最早期的电影合作伙伴。最关键的是,最美应用并非足记花钱做的推广,而是自发地在推荐足记。这也表明,好的产品总是走红的前提条件,且是必备条件。

  在最美应用率先推荐了足记,后来其他APP推荐的公众号和社区也开始相继推荐。当用大片模式的用户多了起来,分享到朋友圈的图片也越来越多。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常常一个人就能带来数十、甚至上百用户。

  据足记团队统计的数据显示,3月7日的新增用户首次破万,3月9日总用户数突破10万,而到3月16日当天的新增用户就猛地突破100万——这个数字是大多数APP整个生命周期都无法达到的水平。如今,足记的用户已经达到千万级。
 
  当技术成为短板
 
  足记火了,杨柳的工作、生活也全面着火。那段时间,杨柳一度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媒体、投资者的电话,各种信息轰炸根本停不下来。

  更崩溃的事情接踵而至。由于杨柳基本不懂技术,技术也成了足记的短板。随着用户海水般涌来,足记的服务器反复崩溃。这段痛苦的经历让杨柳叫苦不迭,“不懂技术的互联网创业者就是个悲剧啊!”

  2015年的3月,可能是杨柳有生以来最忙的一个月。她在朋友圈一遍遍地吐槽,“人仰马翻”,“没有时间洗头,于是就洗了一个刘海儿”。那段时间,杨柳每天睡上4个小时就算奢侈,闭上眼睛就能睡着。

  在足记走火的同时,关于足记能火多久的争议也不绝于耳。面对质疑,杨柳倒也大方,“很遗憾,我们没有做到让自己满意,足记就像一个早产儿,没能让大家看到它最好的一面。现在对团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产品,要对得起用户的手机内存。”

  在足记之前,就有很多一时爆红、然后又销声匿迹的APP,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脸萌。对于杨柳来说,已经无数次遇到“足记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脸萌”之类的问题。足记下一步到底怎么走,还会推出哪些新功能,其实足记也在一步步探索之中。

  对于足记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将产品做好,盈利目前并不在计划之中。虽然有很多投资人和商业合作方找到杨柳,但杨柳也明确地表示,至少在现阶段她暂时不考虑商业合作,“我和所有投资人都这么说,他们都让我不用担心,以后再说。”

  足记未来还会加入哪些功能呢?对此,杨柳表示,足记还想在“故事记录”上面做得再深一点,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拍照来记录生活,足记需要保持的是它在生活文化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嫁接。此外,足记还会加强平台内部社交,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依赖朋友圈分享的工具性应用。

  当然,未来如何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杨柳也坦言,能够从众多同类应用中脱颖而出,足记已经是足够幸运了,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好,关键还是以产品说话。产品好则生,不好则死,一切皆有可能。
 
  文艺青年的互联网创业路更加艰辛
 
  足记可谓2015年以来首个走红的“现象级”应用,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情况。但是对于身在其中的足记团队来说,这确实是个意料之外的事情,也让他们一度手忙脚乱、人仰马翻。当很多人都在总结足记的经验时,他们还有哪些教训值得让创业者借鉴?

  作为足记的创始人之一,杨柳对于足记3月中旬走红的感受是“失控”,“足记的红火完全是‘失控’的传播,感觉duang地一下火了。”

  在杨柳看来,以情怀著称的足记一开始的底层架构就没有做好,所以当3月中旬面对千万级的用户量而没有承载住,没有办法给新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整个团队都很难受。

  足记爆红那会儿,版本还只算“公测版”,无论流程设计、UI界面、流畅度都还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被展示到了数百万用户的面前,就像个“早产儿”一样,各种不适应。

  而且由于用户激增,当时足记的服务器半死不活地拖了近一周,由此带来的应用闪退、刷不出界面等问题,好心的用户还反馈,但直接用脚投票的用户只会更多。服务器的瘫痪还导致后台无法顺利使用,不能持续为用户增添内容和话题,导致整个应用简直像一块“砖头”。

  由于杨柳本人对技术并不在行,开始时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功能表达,对于技术基础构建的不够充分。随着用户的不断涌入,导致用户关系都是断层的,后来逐步设想的新功能也没有办法加入进去。比如用户的社交关系、用户的关注及被关注情况、用户的地理位置,还有一些新的功能,都因为涉及到后台,所以一时间手忙脚乱。最混乱的时候,足记新升级的版本都不能用,以至于团队不得不提醒用户不要升级。

  所以,在足记爆红的时候,整个团队其实并不开心。

  对于当时的足记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所以,杨柳一度痛感,“不懂技术的互联网创业者就是悲剧啊!”

  如今的足记已经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候,用户也能够体验到稳定的服务。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足记走过的弯路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足记团队又是如何反思这些问题的呢?

  此前,足记团队也总结了几条教训,可供其他创业者参考:

  第一,应用的底层架构必须足够扎实。此前足记团队还抱有侥幸心理,开始时都在慢慢开发,技术人员也不够,技术人员主要都扑在应用的构建上,所以对底层架构掉以轻心。足记最初的8人团队中,只有3名技术人员,两位创始人杨柳和宇文卿都是不懂技术的文艺青年,所以才会导致技术成为短板。

  第二,当出现服务器异常现象时,必须要尽早引起重视。足记在3月7日第一次出现用户较快增长时,就已经发生用户发帖串号的现象。虽然技术人员迅速解决了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直到3月10日晚上,用户数量激增,大量串号发生,整个团队顿时措手不及。以至于一位用户留言说:用了这么多年社交软件,还是第一次看到能串门的。正如墨菲定律说的,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所以,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将已经发现的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是必要的。

  第三,在百度上做一些铺垫。诸如百度百科、百度经验、百度知道都是非常不错的免费渠道,不仅能增加产品的品牌曝光量,而且用户首次接触应用后,或者使用应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都倾向于直接上网搜索解决方法。

  第四,在显著的地方显示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相关的提示可以在应用内,也可以在官网上,但是一定要有。最初足记团队并没有做绑定用户的工作,初衷是想降低用户的“捆绑感”。但事实上,微博仍然是非常棒的用户互动平台,不少用户也习惯在微博上反馈和提问。

  第五,要有版权意识。包括商标、软著、专利等,该申请的都得申请,别嫌麻烦,一个不能少。这些工作操作复杂、申请时间长、费用还挺高,所以务必尽早准备,这也是足记的血泪教训之一。不然当山寨货、抄袭者蜂拥而至时,团队就很难有办法去应对了。 (记者 叶健)(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