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构建慕课创新教育平台 已建成5大体系28个平台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1-19 09:25:22

  东莞构建慕课创新教育平台 已建成5大体系28个平台

  日前,东莞市中小学慕课创新案例评选落下帷幕,一批优秀的慕课教育模式与教学资源脱颖而出。此次评选活动,战线从2015年9月延续至2016年1月,历时近5个月,而这仅仅是东莞慕课行动的一小部分。

  2015年的东莞教育,绕不开“慕课”二字。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分别针对慕课教育进行批示,并将慕课开发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教育信息化专题报告会、制定《东莞慕课建设方案》、选取百所慕课教育试点学校,到东莞首部原创“慕课”课程开机、评选慕课创新案例、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展览活动,东莞如火如荼推进慕课试点工作。

  在这一年里,慕课教育平台建设启动、慕课资源建设启动、慕课试点工作实施。2015年,可以说是“东莞慕课元年”。

  “莞式慕课”走中小学路线

  一边是教育系统轰轰烈烈的慕课建设,而另一边,是市民对慕课的不了解。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慕课”是什么。

  专业领域对“慕课”(MOOC)的解释,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无论起源,还是应用,国内外的慕课几乎都出现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人说,有了慕课,只要能上网,只要有时间,只要有学习意愿,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可见,对于慕课而言,让拥有独立行为能力、自学能力较强、时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来体验,似乎更加适用。

  在东莞,“慕课”这个概念一经引进,即被重点用在了中小学阶段。这是为什么呢?东莞慕课有什么特色呢?

  在制造业发达的东莞,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众多。据东莞市教育局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00万随迁子女在莞接受教育。但是,随迁子女多,公办学校少。截至2015年,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调配50%以上学位接收随迁子女,然而,义务教育阶段就读民办学校的随迁子女仍然有60多万。

  目前,在东莞250多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中,大部分为中低收费,办学水平相较公办学校仍有差距,教育资源不优、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尤为显著。而在公办学校当中,也并非完全的“均衡”,优质学校仍然一马当先,领跑东莞教育。如何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长期困扰东莞的难题。

  徐建华曾指出,“要让好老师多上课。”怎么才能让时间和精力均有限的好老师们,能覆盖更多的学生,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成果惠及更大群体?

  慕课的出现,让东莞破解此难题看到了希望。

  目前,东莞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设备搭建几乎实现了全覆盖,这为东莞在中小学阶段开展慕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东莞有条件搞慕课。慕课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规模化的推送和覆盖,开通途径,既可提升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又能促进对民办学校帮扶,向薄弱的学校推送优质资源,逐步缩小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区别于传统的慕课,“莞式慕课”主要走中小学路线,提出现阶段为教师引导下的有组织的慕课。东莞慕课通过集纳全市各中小学校所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目前以微课为主),整合省内外的其它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搭建的慕课平台,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同时,市教育局鼓励试点学校,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实施“双师教学”、“翻转课堂”、“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等基于慕课的新型教学方式。而针对教师群体,则可利用此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能力上新台阶。

  建成5大体系28个慕课平台

  解析东莞慕课,还要从推进东莞教育信息化说起。

  早在2000年,刚走进新世纪的东莞就开始打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旗号。当年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截至目前,东莞全市多媒体课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这样的信息化,仅仅是第一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信息化,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教育,利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互享互利,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东莞致力于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建共享。2012 年,东莞启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2013年,东莞获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单位。2012年至2014年,东莞还安排了5549万元专项资金,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2015年,东莞加大力度强化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构建慕课创新教育平台,开展慕课教学试点”被定义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2015年以来,在慕课的平台建设方面,东莞已建成5大体系28个平台。在慕课的资源建设方面,东莞继续通过征集优秀微课和优课、评选优秀慕课创新案例等方式,面向全市广泛征集慕课资源。自2014年首次征集起,截至目前,东莞已完成三批次共2.4万节优课、微课的征集、评选、入库。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现有优课、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典型习题、精选试题等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30多万条。基于慕课理念开展网络教研实践,参与教师达3.6万人次。

  东莞去年选取的100所慕课试点学校,最终向市教育局提交了200多个优秀慕课创新案例。作为基础教育慕课试点的先行者,有26所已开展慕课教学实验,5所学校已经实现翻转课堂的常态化。麻涌一中、石龙三中、松山湖实验小学、长安振安初级中学等学校激流勇进,在慕课试点中初见成效。尤以麻涌一中为例,该校通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试点,其试点班、试点备课组、试点年级教学成绩显著提升,迅速脱掉了农村学校的“穷帽子”。尝到“甜头”以后,该校全面推开,现已实现了全校“总动员”,并进一步实施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

  慕课教学改革有一定风险

  东莞教育开进了信息化的快车道,目前已有百所学校参与慕课试点工作。但市教育局慕课小组发现,就参与热情看,中低段位学校的参与度更高,这些学校更愿意去尝试。而作为“优等生”的名校们,反而对此并不“感冒”。在某些试点学校中,有的老师同样并不“感冒”。

  业内人士分析,慕课意味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部分名校已经打下了牢固的“江山”,老师拥有成熟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如果变革,要冒的风险也就更大了,而目前通过试点而提升的后进学校,也并未达到老牌优质学校高位的水平,“这既要考虑到学校的承受力,还要考虑家长和学生的接受度,学校需要决心和魄力。”

  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在2015年中小学慕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也提到:“部分学校的行政干部、教师观念还未转变到位,开展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试点工作进度有待加快。”

  除了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力不从心也是“硬伤”。慕课毕竟是新鲜事物,很多学校所开展的慕课试点工作,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过程中,老师需要准备微课、导学案等一系列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各种资源,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压力下,试点改革可谓举步维艰。而在理解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部分老师仍然需要培训。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此前所征集的慕课资源,尤其是面向学生的微课,来自全市各学校、各学段不同的老师。这些老师教学方法、表达方式迥异,容易造成学生的不适应。“哪怕同一个章节,前后衔接的两个知识点,很有可能出自两个不同老师之手,也许一个幽默风趣,一个严肃沉稳,这让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跳跃感,比较突兀。”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所征集的慕课相关的优课、微课资源,内容和形式都不统一,难以系列化,更加无从谈精品化。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教育局决定发挥全市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未来,将结合全覆盖的慕课资源征集评选活动,向全市中小学共计39个学段、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布置”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开发系列化、精品化的慕课资源,确保教学风格的一致性、连贯性,让优质资源实用、好用,发挥更大价值。

  近日,慕课工作被确定为2016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东莞拟将安排6000万元支持慕课建设,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东莞慕课平台的搭建和日常运营管理,创新市场运营机制。今年,东莞还将成立慕课教育学会。在市教育局主导下,由慕课教育学会牵头,定期开展慕课教研活动,并对教师开展多级培训,助推教师顺利开展慕课教学。

  案例

  “农村学校”缘何成了“明星学校”

  麻涌一中:“翻转课堂”带来王牌学科

  1月8日下午,东莞市麻涌镇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麻涌一中”)的教室里,学生每四人围一组,认真倾听讲台上同学的分享。不一会儿,他们拿出平板电脑,点开老师已经预先设置好的习题,开始演练。同一栋楼,其他教室的情景几乎相同。

  而另一边,在阶梯大教室,校长莫柏安组织召开教师大会。在会上,学校表彰了一批优秀慕课案例制作者,并向在场所有老师诵读《南方日报》此前有关于慕课的报道,借此提醒老师们要有紧迫感,“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慕课教育,我们虽然走在前面,但做得很不够……”有老师说:“校长每次说话都很简短,但很提气。”

  麻涌一中是一所办学仅18年的年轻初中。坐落水乡,莫柏安谦虚地称其为“农村学校”。就在三四年前,2011年和2012年,麻涌一中一度深陷严重的教学瓶颈中,连续两年教学质量堪忧,中考均差市平均分15分左右。这令莫柏安苦恼不已。如今,这所“农村学校”却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声大噪。2015年秋季开学至今,慕名到校观摩交流的学校超过40所、超过400人次。2015年中考成绩超市平均分10分左右,超同级学校平均分20多分。麻涌一中摇身一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星学校”。

  是什么让麻涌一中迅速扭转局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绩突飞猛进?学校给出的答案是: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翻转课堂”。简而言之,就是慕课。

  “小组合作”为慕课奠定好基础

  回顾2013年以前,莫柏安回忆道,中考入围五大名校的尖子生不过区区50余人,初一、初二期末质量自查与市平均水平差距达到39分之多。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遗忘率高,精力普遍不集中,厌学现象严重。据学校统计,当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属“学困生”。而另一边,老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极其严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而怎么改,学校尚无思路。此时,学校大批量高频次分派老师前往全国教改先进省市名校进行跟岗学习,开拓老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心胸,以寻求医治学校的良方。

  走访名校后,老师们的职业倦怠感得到救治,还为学校发现了“新大陆”。2013年9月,该校借鉴省外名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并根据本校的实际,进行优化,由学校数学科组长黄若明牵头。为谨慎起见,“当时只选了初一的一个班,一门学科,暂定实验一个学期。”黄若明介绍道,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包含2个成绩好的、2个成绩差的,形成“组内差异、组间均衡”,搭配学习。

  谁知,还不到一学期,在第一个月里,这个班的学生就明显不一样了:上课专注,互动积极,善于表达,成绩也提高了。不知是否存在偶然因素,学校尚且不能根据这么短的时间就下定论。于是,一学期过去了,这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远超年级平均分8.35分。一学年过去了,这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远超年级平均分15.06分。这让学校无比欣喜。

  “农村学校”有了“国际范儿”

  适逢东莞正在推行慕课教育。莫柏安便号召全校师生彻底“改革”,基于此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推出了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也即“翻转课堂”。为此,麻涌一中也成为东莞慕课教育“吃螃蟹”的第一拨人,并成功探索出了新路子。

  2015年9月,除初三以外,麻涌一中“翻转课堂”正式在全校全面地铺开。与此同时,校方投入300多万元,购置平板电脑600余台,为学校的师生搭建优质教学平台。目前,该校初二年级所有学生均用上了PAD。据该校副校长邓先勇透露,今年,学校还将采购一批平板电脑,实现全校学生人手一台。学校老师笑称,“农村学校”走出了“国际范儿”。

  麻涌一中是如何玩儿转“翻转课堂”的?据黄若明介绍,这种模式分为课前“导学”两步,课堂“合作学习”五步。在上新课程前,老师利用晚修时间,在PAD上观看事先制作好的微课,并完成导学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观看进度及次数,并在PAD上做相应的练习。到了课堂,老师先提点知识的难点,再由小组讨论,实则是为优生教差生的过程,然后小组抽派组员进行课堂展示,接着由老师做点评,并进行课堂的总结。

  一个新知识点,学生事先利用PAD,通过观看微课,已经掌握几成,把不懂的在导学稿中标注好。经过课堂讨论、展示,老师提炼总结,基本就能完全消化。相应地,这种操作模式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也有利于老师分析学生难点所在,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邓先勇说,今后,通过信息数据的后台分析和管理,老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哪个学生观看微课所用时间,在哪停留时间最长,并能实时“阅卷”,掌握学生哪些问题的出错率最高,每道习题解答所耗时间。“在这样的信息化平台之下,教与学将更加高效。”

  莫柏安说,当年,数学是学校最差的学科,拿不出手,而今却变成了王牌学科。这几年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地提高,厌学现象大为减少,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充分锻炼,让家长们连连称道。他也期待,这场变革够能为学校打造更多的“王牌”。

  慕课让老师焕发“第二春”

  除了学生,莫柏安说,学校老师也焕发出教学的“第二春”。令人惊讶的是,这所勇敢改革、执行力强的学校,实际上是一所老龄化学校。相比其他学校,麻涌一中教龄长的老教师占绝大多数。可想而知,当年推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学校面临多少阻力。而要推行慕课,又有多少障碍。

  莫柏安采取的办法是,让老师走出去,让“先进”来说服他们。据悉,几年时间,该校老师共分17批次分赴全国教改先进省市名校考察,如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洋思中学、江苏省东庐中学等,总共达170人次,几乎覆盖全校所有老师。这些老师走了一圈回来纷纷表示:“很受刺激,很受启发,确实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得那么好,我们需要学习。”

  另外,学校安慰老师,慕课可是“一劳永逸”的活。莫柏安对老师们说,微课今年做了一次,明年就不用做了,而备课却年年都要更新。而且,在慕课平台,老师能直接共享做好的微课。再则,有了慕课平台,老师就再也不用批改试卷了。一听慕课这么好,老教师们踊跃参与。虽然现阶段的慕课并非如此,但事实上,自翻转课堂以来,老师们的工作量看似增加,实则减少了,上课不再那么费神,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把控也更到位。

  看到麻涌一中慕课进展有声有色,成效明显,石龙三中直接将此模式成功复制过去。目前,石龙三中也成立了两个平板电脑实验班。(记者 李永霞)(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