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籍学者孟智勇获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图)

评论   来源:华北网  责任编辑:天下  2014-01-23 10:15:41

河北唐山籍学者孟智勇获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图)

    她首次证实北京曾发生龙卷风天气

    燕赵都市报驻京记者 孙磊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致力于培养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致力于引导青年女性投身科学。近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和中国科技界的代表们齐聚北京,共同庆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走过10年并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颁奖。原籍河北唐山的气象学者孟智勇获奖,她致力于研究中尺度天气现象,并首次证实了北京气象史上极为罕见的龙卷风现象。

  1

  孟智勇获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

  近日,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京揭晓。共有10位杰出的青年女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他们分别来自生命科学、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微电子、气象学等领域。其中,获奖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孟智勇是河北唐山人,也是获奖者中的唯一一位气象学者。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单位于2004年合作创立的,旨在表彰和奖励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成果的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该奖项自创立以来每年评选一次。此次评选,全国相关单位和专家共推荐192名候选人,经评委严格评审,最终产生10位获奖者。

  孟智勇主要从事强灾害性天气如台风、飑线、龙卷风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如何使用资料同化方法提高这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方面的研究。在获得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学位后,2008年她被北京大学聘为百人计划研究员。

  在工作期间,她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带领研究组基于多年的大范围雷达资料得到了我国东部飑线的时空分布和发生发展特征;在世界上,首次对台风前部飑线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地研究;发现了有别于前人基于理想试验得到的飑线弓形结构形成机理,揭示了飑线的数值模拟对模式误差和初始场误差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初始水汽场对飑线模拟的关键作用;证实了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的当天,通州张家湾镇出现了一个EF2级龙卷风。

  在女科学家眼里,科学就是探索,科学就是冒险,而在这样勇于探索和冒险的过程中,科学给她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喜。孟智勇就是一位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女性。她在观测和研究中尺度灾害天气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案例和数据,执着地寻找着中尺度灾害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每一个线索和发现都让她感到兴奋和振奋。

  对于现在的研究工作,孟智勇用“很享受”来形容,“我的好奇心强,而且不喜欢受拘束,相比许多其他循规蹈矩的工作来讲,搞气象科研要自由得多。”对她而言,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犒赏。

  获得这份荣誉,孟智勇很高兴,她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诫从事科研的青年人:“从事科研工作,不要给自己设框,从事实中去发现规律要比为预设的猜想寻找证据更容易接近真实。”

河北唐山籍学者孟智勇获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图)

  2

  幼年意外触电让她走上科研之路

  孟智勇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还不到45岁的她近些年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

  孟智勇的老家在唐山,由于幼年一次触电事故,孟智勇与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回忆说:“唐山大地震时,房子都倒了,到处都是电线,那时我还小,把一根电线当成了晾衣绳,去拉着玩,一下子就被电晕了过去。”从此她对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走上了科研道路。

  虽然孟智勇已经是我国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领域的骨干,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走上气象研究道路多少有些机缘巧合。“我对实验科学很有兴趣,心中无限敬仰居里夫人,高考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第二志愿是气象学。化学专业没有录取我,于是学了气象。”她笑着说。对于现在的研究工作,孟智勇用“很享受”来形容。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强的一次暴雨,79人因此不幸丧生。从气象学角度来说,这是一次中尺度的灾害性天气。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事件让中国的气象科技人员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监测、预警这类中尺度灾害天气的侵袭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这位青年女科学家,通过收集、分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案例和数据,分析、研究这些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理,执着地寻找着中尺度灾害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

  强对流天气尺度较小,发生发展速度比较快, 影响因子复杂多变,孟智勇和学生们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还很低。气象学家研究以前的例子为什么报的不好,试图找到一些有可能对未来天气发生有一定预示作用的雷达监测特征和环境变化,为将来业务预报准确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比如“7·21”强降水过程,数值预报和官方预报的降水开始时间比实际时间晚了6个小时,这就给灾害的防御造成了麻烦。孟智勇通过对“7·21”个例的研究,可以得到暴雨的形成机理、可能的发生信号并揭示预报误差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增加一些对这类天气的预报经验,对数值预报模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对未来天气会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

  但是经验毕竟是经验,每一次的天气过程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经验有时不一定奏效。气象是一门实验科学,预报员的经验都是通过每一次预报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我的研究目标就是增进了解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其预报准确度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她说,一个气象研究者的职责,是掌握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以便业务部门能够尽可能地为公众和政府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如果漏报、误报次数太多,不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损失,还会伤及天气预报的公信力,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3

  首次证实了北京发生过龙卷风天气

  最令孟智勇感到兴奋的,是在对北京“7·21”特大暴雨的研究中,首次证实了北京气象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龙卷风天气。

  北京历史上没有龙卷风的发生记录。我国龙卷风发生比较多的地方在安徽和广东,东北也常有龙卷风发生,并且我们国家的龙卷风相对美国的来说强度一般偏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