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市前内忧外患:管理层集体出走暗示转型失败?

企业   来源:中国金融观察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3-29 16:09:13
   美团又走了一位高管。3月23日,据亿欧网报道,美团外卖高级运营总监马宏彬近日已经从美团外卖离职,并加入了直播平台快手。
 
  马宏彬于2015年5月加入美团,担任高级运营总监。彼时,美团外卖总经理王莆中曾表示,与马宏彬同期加入的总共有四位总监。由此可见,彼时美团对互联网高级人才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事实上,美团的高层出走,也是从2015年就揭开了序幕。2017年,在美团进入上市倒计时之际,频繁跳槽的管理层,更成为了美团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八大金刚和点评系陆续退场
 
  2016年3月,美团10号员工沈鹏的离职 ,引发了舆论一片哗然。在沈鹏离职前一周,
 
  美团刚刚高调宣布外卖日交易额过亿——巧合的是,在马宏彬离职的同期,美团也刚刚高调宣布外卖日订单超过千万。
 
  在沈鹏之外,早年打江山的美团八大金刚,也已经出走了7位:为美团建立了强大的地推团队美团前COO甘嘉伟,在呆了四五年后黯然出局,原美团南四大区总经理张强、美团销售支持部负责人陆寅峰以及美团销售培训负责人瞿志远,主动离职均选择了去哪儿网。目前唯一一个留在美团的八大金刚,是已经转岗猫眼的原美团上海大区负责人姚俊涛。
 
  此外,2015年就有媒体爆料,据美团离职员工反馈,美团有8个大区总,9个小区总,还有十几个重要的城市经理中,已经超过10个区总、城市经理级员工离开美团。其中不乏在美团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和核心中层,即使放弃期权,面临竞业禁止诉讼,也选择加入淘点点、去哪儿和大众点评等。
 
  而在合并大众点评之后,点评系的高管也陆续“出局”。2015年11月,美团与点评合并仅1个月,原点评CEO张涛就被宣布不再担任新美大Co-CEO。此后,点评系几位大将李璟退休,张波去向未卜。2017年1月9日,新美大宣布第四次大规模架构调整,代表点评系灵魂人物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离职,点评系高管团队从新美大出局殆尽。
 
  霸业未成而将士先走,在任何商业模式上都是进入衰退期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高管们会这么着急离开?
 
  烧钱—融资模式的不可为续
 
  在团购业发展最迅速的时候,美团模式曾被投资方一度看好。通过“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经营模式,美团前后完成了7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也一举夺下了中国O2O老大的宝座,估值一度高达180亿美元。
 
  美团的商业逻辑,是联合商家,通过低价策略和营销推广将用户引流到平台。当平台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反哺商户。平台在整个成交模式中抽成。这个低价、商户、平台最终再引流到商户的循环模式看似完整,但是必须在垄断中国O2O业务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否则就将不断陷入烧钱的泥淖之中。虽然美团和大众点评最终合并成为行业老大,但是,无论是在外卖领域遭受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围堵,还是在电影票业务和微信电影票直接竞争等等,美团都无法达到完全垄断、无法撼动的地位。
 
  2016年7月,王兴对外宣布,将进入互联网“下半场”,通过面向商户服务的2B业务,带动美团转型。但是,美团寄以厚望的ERP和POS机,最终销量不佳。同时为了提升营业收入,美团大幅提高向商户抽取的佣金比例,又令商户叫苦不迭,导致大批商户出逃。由此,也预示了美团转型失败的几率在不断增加。
 
  在F轮融资时,为了寻求33亿美元的“救命稻草”,美团不惜与投资方签署对赌协议,约定在两年之内上市,并且市值不得低于200亿美元,否则就要赔偿近40亿美元。但随着美团在“上半场”的业务受阻以及“下半场”业务难以施展拳脚,美团的估值已经从最高时期的180亿美元下滑到了120亿美元。虽然离约定的上市时间也不到一年,但也仍未有启动上市的迹象。
 
  上市号角迟迟不吹响,对在一线拼搏的美团员工们,意味着盼头在一点点消磨远去。可以想见,如果美团融资、业务都发展顺利,并且有望上市,那么,元老级员工恐怕不会如此急着离开。如果说,基层销售的离职可能因为待遇问题,那么,中高层管理者的集体离职,反映出来的更多是对公司发展层面的质疑。
 
  在未来充满变数之时,相比稳住市场,美团更应该着急的,恐怕是先稳住军心。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