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学创作氛围渐浓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6-26 08:47:25
  东莞文学创作氛围渐浓
 
  日前,东莞作家陈玺的80万字巨著《一抹沧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该作品获得被称为“东莞最高文学奖”的荷花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奖。陈玺除了是该书的作者,还有另一个身份:东莞市工商局副局长。
 
  在文学氛围浓郁的东莞,有雷达、王松、陈启文等著名作家入驻的“中国作家第一村”,也有王十月、郑小琼、丁燕等为代表的打工作家群体,外界还有“东莞盛产文学奖”的说法。鲜为人知的是,近年来东莞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悄然步入文坛——不少公务员在繁忙工作之余,纷纷进行文学创作。
 
  这个群体中,除了陈玺,还有刚刚出版了第三部儿童文学作品《雨水滴答滴答,石头开满花》的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香杰新,著有《港币三十万》、《惊吓纹》等小说的长安镇口岸分局局长徐欢来,散文集《一个人的江南》的作者寮步镇副镇长曾明山,出版了《陇庐夜话》等多部著作的原清溪镇党委副书记李观添……
 
  虽然“公务员作家”自古就有,但毕竟行政官员公务繁忙,他们应不应该写、如何写、能写好么?这到底是心之所向还是“玩票”而已?
 
  凭借长篇小说《一抹沧桑》,陈玺获得荷花文学奖。在外界为这部扎实的作品叫好的同时,也有人发出疑问:他为什么要写作,会不会影响工作?
 
  谈起文学创作,陈玺笑谈这是一个“意外收获”。他最初只是在业余时间还原儿时记忆中的故乡,但在写作中,激发了他回眸人生、疏解乡愁的情怀。短短几年,他已经先后在《中国作家》等杂志发表多篇中长篇小说,并出版了长篇官场小说《暮阳解套》和乡土小说《一抹沧桑》。
 
  同是写故乡,陈玺书中的陕西乡村有着厚重的历史感,而香杰新笔下的东莞乡村充满了岭南文化的灵气和童真。香杰新是土生土长的东莞籍作家,写作最初的动力是为女儿量身打造一套儿童读物。
 
  近期出版的《雨水滴答滴答,石头开满花》是香杰新的第三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以改革开放初期岭南乡村几个少年的生活为线索,讲述工业化之前东莞的乡村生态。小说由一个个人物的趣事与生活片断构成,传递对童年的思念,对传统乡村的思念,同时也表达出对工业化破坏美丽乡村的担忧。
 
  陈玺和香杰新是东莞公务员作家的代表,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保持着高产状态。对他们而言,文学创作并没有阻碍平日工作,反而与工作形成良性互动。
 
  “写作是一段追怀过去、反思世道的过程,我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豁达、平和,业余时间的写作也与日常工作产生着良性互动。”陈玺坦言,写作时需要进入角色,体会角色身份本身的悲欢疾苦。工作时也会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从办事者的角度来思考工作,怎样设计制度才能更方便、更亲民。
 
  作为工商局副局长,陈玺分管工商登记改革等工作。近年来,他主导完成的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成为全国典型。今年四月,东莞因“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而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香杰新更是把从事的环保工作融入创作之中,在他平易近人的儿童故事中传达和宣扬环保理念和人文情怀。作品《愤怒的鱼儿》讲述了以比目鱼“比比”为首的一群小鱼探寻海洋家园遭受破坏的真相和出路的故事,作品将改编成长篇连载漫画和网络大电影,在成为动漫知名IP的同时,给社会传递更多绿色正能量。而他本人,也是国家、省市的优秀环保工作者。
 
  陈玺和香杰新,是东莞公务员作家的缩影。在东莞市作协的会员名录上,岑诒立、徐欢来、陈俊荣、何煜南、李启新、钟百凌、杨文广、石亚明等人都是在任或退休的领导,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的作家占近一半。
 
  事实上,从被质疑为“文化沙漠”到如今的“文化名城”,东莞本土作家不断成长,其中就包括公务员作家群体。
 
  “在东莞文学圈,公务员作家写作其实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正好相反,这种氛围由来已久,不曾断层。”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詹谷丰说,“东莞很多公务员本身就是文学青年,只是选择了从政来实现人生价值。”
 
  在外界看来,东莞文学的一个醒目坐标,就是陈残云在四十余年前写下的《香飘四季》,也是典型的“公务员写作”。
 
  当年,陈残云到东莞县当挂职县委副书记,这个《羊城暗哨》的剧本作者光着脚板在河道交织的麻涌公社体验了一年生活,写出这部37万字、反映“穷则思变、人定胜天”的农村合作化主题小说。
 
  近几年来,东莞公务员作家更是不断涌现。寮步镇副镇长曾明山的乡土散文集《一个人的江南》开过研讨会;去年,香杰新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亦在松山湖顺利举行。如今,又有陈玺长篇巨著获奖……
 
  詹谷丰认为,东莞的公务员作家群体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以现象级的群体出现;二是整体创作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三是创作题材丰富,作品门类平衡。放眼广东,东莞是在广州、深圳之后,体制内写作人数排名第三的城市,每年输出作品基数大,发布出版平台水平高,获奖作品和作家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
 
  另一个引起外界关注的现象是,东莞的公务员作家群体大都写家乡故土、写当地民俗、写童话故事,完全把写作当作一种兴趣,写作的目的也很纯粹,写作质量也得到各方肯定。
 
  著名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在评价陈玺的作品时说,让他惊讶的是,在陈玺的著作中,农事劳作的细节如此逼真、风俗人情的场景如此有趣,乡间各色人物在政治风云和商品大潮的关口,一个个升浮沉降和悲欢离合的命运是如此真实。这样还原历史生活的笔墨,对一个尚属年轻的作者而言,颇为难得。
 
  对于香杰新的坚持,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光很赞赏。欧阳光介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市面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说琳琅满目,比较繁荣,但好的作品确实不多,市场上需要更多像香杰新这样的探索者。
 
  本土公务员作家群体的涌现,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东莞公务员业余生活的一个侧面。
 
  “官员干部应酬少了,意味着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选择去运动健身,也可以选择参与文学创作。”在香杰新看来,干部群体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是个好趋势。当越来越多人有了文化追求、文化品位,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会随之提高,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
 
  作为读书会、文学交流会等活动的常客,香杰新发现,这几年东莞爱好文学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多,无论是市一级还是镇一级,都有不少人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这就跟写字、画画一样,是一种健康、高雅的爱好”。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东莞的文化氛围日益浓郁,当地文学界创作热情得到了鼓舞。尤其是东莞这些年积极引进文化名人,通过各种方式与本土写作者以及市民交流碰撞,促进了本土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
 
  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在今年《作品》杂志盘点的广东青年作家队伍中,54位实力强劲的青年作家被称为“广东文学的一手好牌”,其中有11位来自东莞,占了这支队伍的1/5。
 
  一位不愿具名的东莞作家表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向善的力量,无论是揭露社会黑暗面以警示世人,还是正面的宣扬美德,文学作品都是在引导人们去认识和审视社会,阅读和创作都是一种向善的修行。
 
  “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权利,无论官员还是打工者。文学只属于有心、有才华的人,文学本身不会势利眼,不会看人的职位或脸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说,中国自古以来讲以文立国、以文立世。民族复兴的先声,必定是文化复兴。文学作为一切文艺体裁的母体,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学是东莞文艺的重要阵地,以文学的方式彰显东莞风采、丰富城市内涵,这群“文艺官员”的表现让人充满期待。
 
  在谢有顺看来,东莞这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较殷实,更需要讲文化复兴、精神享受。“公务员若能在这方面率先垂范,肯定是一件好事”。
 
  ■对话
 
  陈玺:写作是生活的调剂
 
  记者:一直以来写作就是你的爱好吗?是什么契机开始写作呢?
 
  陈玺:少年时代有很多版本的梦想,唯独没有作家梦。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经济学,对文学一直不敏感,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作,跟文学结缘是个意外。
 
  孩子上大学修了中国文学的课,我跟着重读了鲁迅的作品。可能是人到中年,又是在异乡,那种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感情被鲁迅的作品激出来了,于是想顺着记忆慢慢写一些东西。写的时候发现,许多事情窝在心里很久了,写出来有一种释放的快感,也是一种跟自己回顾、交流的方式。慢慢的,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记者:写长篇小说是重体力活,何况还有工作,累吗?如何平衡工作和创作?
 
  陈玺:一点也不累。80万字,8个月,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写作。白天上班,晚上闭门写小说。写作时整个身心是沉浸进去的,很快进入状态,灵感来了的时候,可以一口气写到半夜,很痛快。
 
  写作其实是一种生活的调剂,跟工作也是良性互动的。特别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观察笔下人物就会心怀慈悲,而当你代入角色,自然就会看其所看、想其所想。
 
  工作中需要这种“想其所想”的状态,比如做商事制度改革的时候,要想着如何更贴近我们的服务对象,促进更便民、更合理的服务改革。
 
  记者:会在意别人说您是“官员作家”么?
 
  陈玺:作家就是作家,是纯粹的,没有“官民”之分。写作就是以一种文学形式来表达人生情感,不会因为身份而产生限定思维。
 
  身在体制内,也许会对官场题材有更多经验,但跟创作本身并没有关联性,不会影响写作表达。
 
  记者:您的前一部作品《暮阳解套》是官场题材,现在为什么想写乡土这个题材?
 
  陈玺:我的目的其实相当纯粹,《一抹沧桑》是发生在我家乡的故事。如今年轻一辈没有那个年代社会剧变的经历,我很珍惜这些记忆,想把故乡这群人的命运记录下来,剧情不需要跌宕起伏,只想真实、完整地记述伴我成长的那些事。
 
  虽然我是在写小说,但里面的乡俗民情和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我必须尊重家乡这片土地,尊重真实的历史。这是对于自己成长历程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故乡的一个交代。
 
  香杰新:为孩子创造一个童话世界
 
  记者:为什么选择儿童文学这个领域呢?
 
  香杰新:女儿上小学后,我经常陪着她买书看书、讲睡前故事,故事书看多了,发现适合小孩阅读的相关优秀作品并不多。我就想,为何不能自己写一本?就这样开始试着自己写童话。
 
  其实在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专门研究别人怎么写,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觉得故事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写童话让我和我的女儿从中得到很多快乐,也是我会一直坚持创作的动力。
 
  记者:创作灵感从哪里来呢?
 
  香杰新:我本来就是环保工作者,像《愤怒的鱼儿》,背景就在遭受污染和人类过度捕捞威胁的大海。家乡东莞也是我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雨水滴答滴答,石头开满花》以我的童年记忆为基础,故事的主角们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童话故事不一定要发生在森林、海洋、城堡,发生在一个充满岭南民俗风情的乡村同样有趣。以写故事的方式,跟后代分享自己的过去,分享东莞人成长的这片土地的过去,不正好是两代人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方式吗?
 
  记者: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东莞人参与文学创作?
 
  香杰新:我的写作之路,除了女儿的影响,还得益于东莞整个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东莞这些年引进了比较多的文化名人,通过各种方式与本土创作者和市民交流对接碰撞,促进了本土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我有意识收集东莞作家和外地作家写东莞的书发现,陆续有作家获得各类文学奖、群艺奖就可以看出,文学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另一方面,玉兰大剧院、莞城文化周末等平台所举办的众多高品质文化活动,也让这座城市对于文艺界的关注更多,整个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人们对于文学的关注重燃,一方面源自内心的自我召唤,主要通过自己主动去阅读、体验、感受生活而写作;另一方面,则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提升。(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