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滨海湾新区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头号力度和集众家之力,聚各方资源,合力推进该工程的良好起势。一年多来,新区坚决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形成了热火朝天的生动局面。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奋战百千万 滨海有力量》系列报道,关注了滨海湾新区“百千万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共同推动该工程在新区走深走实、开花结果。
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工业园改造提升是东莞“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促投资拓空间的重要措施。滨海湾新区采用“央企+区属国企+属地社区”的开发模式,推动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建设,促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
在滨海湾新区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现场,冬日暖阳下,旌旗飘扬,10多台大型推土机轰鸣,近百人的施工队伍正在3号地上开展桩基及基坑作业。按照计划,明年4月份可转入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紧挨3号地的2号地已完成桩基及基坑和地下室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第四层的主体结构浇筑;此外,1号地主体结构也浇筑到第一层。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刘松表示,根据拿地进度不同,项目实行分期施工,目前各地块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内完成投资额目标3.1亿元,首批1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载体预计将在2025年10月建成交付。他还表示,公司将秉承绿色、开放的设计理念和优质、优效的建设标准,按时高标准交付满意的产业空间产品。
滨海湾新区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总投资预计19亿元,用地面积共107亩,分三个地块建设,2026年12月全部建成后可提供产业空间25万㎡,是东莞市推动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2024年省、市重大建设项目。
项目招商中心距离项目建设工地不到500米,办公室墙上挂有电子地图和项目概况。招商总监赖文超表示,项目采取“开工即招商”的工作方法,重点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已招引20家意向企业,包括3家省级专精特新高新企业、10家国家高新企业,总需求面积约4.6万平米,预计年均财政贡献2190万元。
赖文超认为,前期招商进展顺利,与项目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项目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链发达,是招商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滨海湾新区管委会提供的良好营商软环境和长效的企业服务机制、创新的产业激励政策和联动的配套产业集群,都是招引优质企业客户的加分项。
招商思路主要依托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央企平台,发挥自身在交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针对项目的招引方向在客户资源库定向筛选和深度挖掘,针对重点意向客户设计定制化的产品,全力促成交。此外,招商团队还划定区域重点突破,除了深圳和本土外,还瞄准省外专精特新企业,力争让更多新质生产力汇聚滨海湾,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是东莞市首个采用“央企+区属国企+属地社区”合作模式的项目,参与的三方分别为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滨海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武山沙社区。据测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3亿元,年财政贡献预计超9600万元。
中交城投作为世界500强央企城市综合开发专业投资平台,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经验,为产业园提供包括整体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产业导入、资产运营、企业服务等在内的全过程解决方案,全力提升项目建设品质、运营效率、经济效益。
东莞市滨海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参与项目的开发,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4个月实现从项目谋划到地块摘牌动工的新区速度。
武山沙社区通过这次合作,将地块上原来的4万平方米收益低的传统厂房升级为6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集体收益将大幅上升,两年后村民股东分红就会翻番。同时,社区计划以合作开发为契机,成立村办物业公司和实业公司,推动集体经济朝着产业开发型、商贸物流型、服务生产型等多元化发展路径转型升级,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区的“百千万工程”。
项目进展顺利与新区管委会的工作机制密不可分。在项目谋划之初,新区管委会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把整备连片产业用地、建设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作为新区年度重点工作,协同各部门全力推进,为高效推动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莞讯网观点
东莞滨海湾新区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不仅推动了新区的高质量发展,还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央企+区属国企+属地社区”的合作模式下,优质产业空间(一期)项目的顺利推进,展现了新区在产业升级和空间拓展方面的决心与实力。未来,随着更多优质企业的入驻和新产业的集聚,滨海湾新区有望成为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