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协议,双方将在固态电池电极工艺和装备领域展开合作,探索协同创新以推动产业升级。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金周与武汉逸飞激光技术总监雷波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负责人黄学杰,武汉逸飞激光董事、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三胜,以及近百位新能源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协议内容指出,双方将以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需求及产业生态建设为目标,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在更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应用。合作将充分利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和武汉逸飞激光的精密激光加工技术,联合开发新型结构化极片与激光微加工技术,推动锂电池新材料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加快固态电池关键工艺技术的创新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极片是锂电池的核心,其制造技术的升级对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满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等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此次合作旨在探索锂电池极片制造技术的升级路径,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武汉逸飞激光是行业领先的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提供商,在新能源电池行业深耕近20年,提供从电芯装配、模组PACK到智慧物流及仓储整线解决方案,持续引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发展。公司高度重视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了“研发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的新型创新平台,完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与装备开发,实现了多种半固态/固态电池装备与智慧物流系统对头部客户的交付。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重要科研平台。实验室积极布局新能源板块,在正负极材料、极片技术、电解质等关键核心材料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产业化布局,助力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科研端与产业端的深度融合,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是逸飞激光全新构建的“研发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搭建了电池结构件、电芯中试验证、电池成组应用、电池回收拆解等全产业链中试验证平台,并配套建设全过程、全工艺分析测试中心。以新能源电池等应用需求为导向,指引新能源电池装备与激光应用技术的全面创新突破,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器件、新装备的融合创新机制,并打通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垂直链条,促进新能源电池与激光应用、智能装备等多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大幅提升从技术创新到装备开发再到应用验证的开发效率,并通过加速新兴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化,助力新能源电池等先进产业创新迭代与智能化升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