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松山湖企业、高校表现抢眼,共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创近年新高。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松山湖在推动自主创新、解决企业研发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松山湖科学城正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例如,政府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和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松山湖科技创新局不仅为海珀科技等企业讲解科技政策,还邀请金融专家为企业梳理股权架构、提炼商业计划书亮点,助力企业顺利融资。
松山湖还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小规模对接会,邀请大湾区高校、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促进了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
松山湖的科技政策也在不断优化。今年4月重新修订的松山湖系列科技政策2.0版,从促进源头创新、支持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为松山湖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持。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实验室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科研团队入驻,还通过新技术服务行业,赋能整个新能源产业。
在松山湖,科研平台还积极鼓励人才团队走出去,主动探寻企业研发难题。大湾区大学(筹)高级研究员段华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带领团队与广东科飞自动化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和攻关,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问题,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松山湖还大力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创曦教育科技通过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实现了快速的产品迭代和课程推出。这种共享机制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松山湖还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并引进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这些举措为松山湖汇聚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松山湖科学城的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通过上门服务、创新合作模式、开放共享科研仪器等多种措施,松山湖正助力企业加速研发、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未来,松山湖将继续发挥其科研资源优势,推动更多创新成果的涌现,为广东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