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试点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1-22 10:24:20
 
湖北鄂州作为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的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配电网已初步实现设备状态全息感知、作业过程高效可控、决策指挥智慧精准、班组管理规范精益等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网上“晨操”:故障自愈能力显著提升
 
在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供指中心,值班员尹力每天执行配电自动化集成的“晨操”方案,主要工作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验证开关遥控功能,确保在故障发生时开关“能控可控”。通过这种预防性维护,鄂州城区的配电网实现了98条线路的优化,形成以单环网、两联络结构为主导的标准接线模式,10千伏线路联络率达到100%。
 
一旦配电网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快速隔离故障区域,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这种“故障+计划”停电处置效率的提升,使得鄂州全域335条线路馈线自动化全覆盖,其中城区98条线路实现全自动馈线自动化,有效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数智赋能:农村电网巡检效率和质量双提升
 
鄂州市鄂城区的农村电网通过建立输电、变电、配电一体化无人机网络巡检体系,实现了数智赋能下的高效巡检。一架架无人机按照既定航线进行巡检,能够自主“思考”,智能识别和避开障碍,实现全自动巡检、画面回传、自主返航,极大地提升了农网巡检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农村电网供电线路长、巡检点多面广的特点,无人机巡检体系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传统巡检的难题。同时,国网鄂州供电公司还积极应用群控技术,提升了农网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分布式光伏群控群调技术研究,将分散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实现了鄂州地区894个台区1600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群控群调技术全覆盖,可调可控成功率达到100%。
 
储能布局广泛:供能实现“独立”
 
在鄂城区长港镇峒山社区,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打造的直流微电网中的电池仓格外醒目。这些电池仓由新能源汽车退役下来的电池组成,虽然容量有所衰减,但通过微电网数字控制策略,可与园区的充电桩和电网相连,在用电低谷时段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电能,有效降低了园区的用电成本。
 
此外,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在杜山供电所开展了试验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探索为工业园区独立供电的新模式。试验显示,投入储能装置后,台区变压器出现故障后,可在50毫秒内恢复供电,实现了“零停电感知”。这种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为全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的可能。
 
下一步,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将深化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构建云边协同存储计算体系,以云端集中处理全景数据、跨区域聚合资源,实现大范围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进一步保障电网的稳定安全。
 
莞讯网观点:湖北鄂州在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还有效推动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通过设备状态全息感知、作业过程高效可控、决策指挥智慧精准、班组管理规范精益等措施,鄂州的配电网实现了“自愈”功能,农村电网的巡检效率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工业园区独立供电提供了新模式,实现了“零停电感知”。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