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中国春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2-10 10:52:30
 
近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标志着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东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同样展现出了丰富的非遗项目和传统习俗。除夕日焚烧莞香(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卖懒习俗”是市级非遗项目。其中,“卖懒习俗”是除夕日孩子穿上新衣裳,拿着父母插上线香的红鸭蛋出门卖懒,边走边唱卖懒歌,祈求新春将到,将过去一年的“懒惰”卖掉。
 
传统舞麒麟武术、醒狮、龙舞表演是东莞最受欢迎的舞瑞兽表演。东莞的麒麟舞有1个国家级(樟木头舞麒麟)、4个省级(清溪麒麟舞、塘厦舞麒麟、凤岗的竹塘麒麟舞、道滘的麒麟引凤)的麒麟舞非遗代表性项目。东莞“醒狮”源远流长,石排的醒狮是省级非遗项目,莞城兴塘醒狮、长安狮舞是市级非遗项目。东莞的“龙舞”广泛分布于全市的丘陵、山区和埔田一带,目前有省级非遗的大朗镇龙舞和市级非遗的长安镇龙舞。此外,还有横沥镇的市级非遗项目“貔貅舞”。
 
民以食为天,“东莞小吃”“茶山松糕制作技艺”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莞的新年小吃有“油角”、“碌堆”(煎堆)、“糖环”、蛋散、中果等。其中,“油角”寓意来年家肥屋润、富富足足;“碌堆”寓意团团圆圆、兴旺发达;“糖环”有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新年糕点有“鱼龙”和“松糕”,寓意步步高升、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前,东莞多个镇街各村会为本族在上一年出生的男孩(按农历计算)进行“开灯”仪式,举行时间又适逢春节,所以极其隆重热闹。“东莞千角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东莞赵氏家族所独有的开灯之物,体积巨大,工艺精湛,缀有千个角、千盏灯,取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曾获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的光荣称号。
 
莞讯网观点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东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在春节期间的非遗项目和传统习俗更是展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此次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我们应当珍惜这一荣誉,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