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推动下,众多古村落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其中,东莞市寮步镇的西溪古村和樟木头镇的官仓社区,以及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崖口村,是这一进程中的杰出代表。
位于东莞市寮步镇的西溪古村,曾是本地人绕道而行的地方。2018年,寮步镇开始对西溪古村进行活化改造,在保护村庄整体肌理的前提下,引入了市场机构,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并培育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如今,西溪古村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红打卡点,每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村民的生活也因古村改造而得到显著改善。袁雪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在古村美食街经营一家甜品店,年收入超过70万元。暨南大学高等健康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庞大市场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而西溪古村的成功改造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例证。
樟木头镇的官仓社区保存着距今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建筑群。2023年,当地政府对官仓社区进行了连片改造,提升了房屋外立面和内部装修,划分了艺术创作、公共文化展演、交流共享、休闲文旅、景观体验五大区域,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
74位作家入驻官仓社区,成为“作家村”的村民,其中不乏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得主。樟木头镇党委委员罗永光表示,古村改造不仅吸引了更多作家签约入驻,扩大了“作家村”的文学品牌影响力,还以文为媒,促进了人气聚集和经济发展,为文学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积蓄了力量。
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崖口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近年来,崖口村成立了强村公司,全方位提升村落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形成了集体努力、村民参与、游客近悦远来的良性循环。
通过科学的市场资源开发,崖口村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还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这种以强村公司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的古村活化与乡村振兴实践证明,文化保护与发展、市场资源科学开发、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不仅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未来,随着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古村落将吸引更多的都市客源,成为人们体验自然美景、农事乐趣、时光故事的重要目的地。同时,这种以文化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模式,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莞讯网观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古村活化与乡村振兴实践证明,文化保护与发展、市场资源科学开发、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