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助力经济企稳,华为比亚迪领衔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2-04 11:06:09
 
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是推动全省制造业及区域经济稳定的主力军。12月3日,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美的、广州工控、立讯精密、格力、TCL科技、广汽、中兴通讯位居榜单前10位。
 
企业营收与净利润情况
 
尽管500强企业的总体营收水平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合计达5.32万亿元,比2023年减少4.9%,平均营业收入为106.52亿元,同样比2023年减少4.9%。但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表现较好,净利润总额达到了3339.36亿元,比2023年增加16.56%。其中,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占7.2%,而近60%的企业盈利不足1亿元。这表明,许多效益优良企业的经营规模并不大,企业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并不完全等同。
 
研发投入与创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3年相比,50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所降低。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布来看,研发费用占比较高的企业数有所下降,10%以上、3%—5%之间的企业均同比减少了1个百分点。针对创新发展水平不足的问题,报告建议鼓励跨领域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创新,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并打造全新制造业产业生态,拓宽产业融合边界,增强科技创新突破的可能性。
 
区域分布与城市表现
 
从区域分布看,佛山入选企业最多,数量为102家,超越了深圳的93家,江门以64家排名第三。紧随其后的第二梯队城市包括惠州、揭阳、中山,入选企业数量均在10—30家之间。位居第三梯队的是肇庆、清远、云浮,入选企业数量均少于10家。此外,珠三角地区的500强企业数虽有所减少,但所占比重仍高达91.6%,分布结构仍然失衡。
 
从平均营业收入来看,珠三角各市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以112.1亿元遥遥领先。其中,深圳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超过28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8个城市的入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揭阳、肇庆、中山、广州均实现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所有制类型与行业分布
 
从所有制类型看,民营企业数量有359家,占比达71.8%,依然拥有数量优势。国有、外资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8%、20.2%,但相比去年,数量占比均有所提升。500强企业在各行业分布较广泛,说明广东制造业不仅行业门类齐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而且在大部分行业都有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其中,装备制造产业的企业数量最多,为204家,占比为40.8%;其次是日用轻工产业,企业数量为100家,占比为20%;金属和非金属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5.2%、12%、9%、3%。从各行业的营收情况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多,达283.9亿元。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两大产业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
 
产业生态与转型升级
 
报告指出,一些城市存在“传统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割裂、对立,以及“产业空心化”问题。然而,“高精尖”项目需要产业基础、市场环境、上下游配套,高端产业只有与中低端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全面且完善的综合性产业链和供应链。对此,报告建议,要加强对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的培育,不能过于倚重行政化手段出清传统产业来完成转型升级,需要意识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才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的底层支撑。
 
报告还建议,要推动科教人才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有了良好的创新链、人才链和营商环境赋能,不仅传统产业和企业自身能实现更快转型,同时也能通过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更匹配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支撑,从而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莞讯网观点
 
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面临营收压力,这些企业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创新驱动,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特别是在佛山、深圳、江门等城市,制造业企业的集聚效应显著,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传统产业与高端产业的割裂等问题,仍需引起关注。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加强科教人才融合和提升营商环境,广东制造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