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商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0-09 11:45: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当下外贸领域的热门话题。2024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整体外贸。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各级政府加速出台的促进行业发展政策,以及无数从业者的辛勤努力。
 
  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从业者反映,早期进入市场的商家享受的红利逐渐消失,运营难度增大,利润率降至新低,不少小众赛道甚至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那么,利润为何会变薄呢?
 
  首先,商家数量的激增是一个重要原因。截至2024年9月25日,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企业数量已达74780家,近三年成立的企业占比很高,且多为小微企业。以义乌为例,40%的电商主体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由于就业压力大、行业门槛低且前景好,大量年轻人涌入这一领域。
 
  其次,商品同质化问题也不容忽视。纺织等产品是跨境电商的主力货源,海外调研显示,消费者在华电商平台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而不同商家的进货源可能相似,导致商品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的比价功能使得价格竞争愈发激烈,而“全托管”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此外,海外消费动态不佳,经济恢复迟缓,导致清库存阶段低价持续。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随着门槛的降低和商家的涌入,跨境电商市场正逐渐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率会降至与其他行业相近的水平,市场规模也将趋于稳定。目前,出口市场正在走向均衡,这一均衡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的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以及外部的关税政策调整等。例如,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调整关税,遏制中国低价商品,有人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也有人认为这是补税收漏洞。
 
  面对利润走低的问题,不少商家开始寻求品牌建设,希望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然而,品牌建设并不容易。线上销售难以传递产品质量优势,提高质量提价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难题,中小商家无力应对抄袭。有的商家为了保护品牌价值,甚至选择不进行线上销售。与本土品牌竞争困难,了解海外消费偏好也不易。尽管中国电商品牌形象不佳,消费者仍有抱怨,但低价仍然吸引着他们下单。在欧美商业评价中,中国电商的“商业可靠性”仍有待提升。
 
  总之,2024年以来跨境电商利润走低是一个正常现象,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尚不确定。是成为低端产能的出口渠道,还是成为供应链的“新名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