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松山湖通湖礼廊公园,干净整洁的人行步道、葱茏的绿树和供市民休息的座椅映入眼帘。湖边的景色宜人,绿树掩映着阳光,秋风吹来湖水和草木的芬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今年国庆节,松山湖37个公园景区吸引了近15万人次的游客,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些公园从昔日的脏乱差,蜕变成了今日的休闲娱乐网红景点,这正是东莞城管提升公园“人气值”的生动实践。
松山湖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37个公园,占地面积约2053公顷。其中,松山湖通湖礼廊公园、科学公园、月湖公园、燕岭湿地公园等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深受游客青睐,也是周边市民家门口的休闲胜地。
然而,人多车多给公园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松山湖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家都喜欢到公园休闲娱乐,特别是节假日,公园里到处都是人。
王玲是松山湖“老”城管工作人员,她回忆起2018年6月接手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公园游客多、车辆多、摊贩多、垂钓的多、垃圾多,环境卫生问题严重。
王玲多次走进公园走访调查,排查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她列出了公园问题清单:一是公园没有把好入口关,导致车辆进入公园,机动车占道,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二是摊贩抓住公园沿线长、出入口多的短板,窜进公园四处流动摆摊叫卖;三是保洁工作不到位,加上保洁设施不齐全,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公园内垃圾多,环境比较差;四是公园水域面积大,钓鱼的人多,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王玲和同事们逐一攻破。他们疏堵结合,严禁无关车辆进入公园,并在公园周边规划车位,划定停车场所;他们在公园的薄弱区域增设27个摄像头,及时劝离摊贩;配置保洁设施,确保垃圾果皮不落地;依法打击非法垂钓行为,耐心劝阻、宣传教育、签订保证书,多管齐下,增强了公众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松山湖科学公园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这里树木葱郁,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人们在这里散步、运动、欣赏美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王玲每次巡查碰到非法垂钓行为,总会立即上前与垂钓者沟通,解释野外垂钓活动存在的隐患,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她还创新治理方式方法,采取依法扣押电动自行车等强制措施,让垂钓者签保证书,承诺不再垂钓后可领回电动自行车。
吕斯濠是东莞理工学院的教授,他是松山湖园区公园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他表示,这里以前比较乱,垃圾遍地。现在这些公园建好后,城管工作人员每天来巡查,环境明显改善了,而且就在家门口,他每天在这里晨练,感到特别舒适。
如今,东莞城市化程度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见绿”成为人们的普遍期盼。松山湖城管将持续“见缝插绿”,着力做好公园管理服务工作,增加城市“绿量”,让居民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开,在方寸之地勾勒出“诗与远方”,切实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