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9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
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6.8%,较上月高0.5个百分点,保持稳中有升。
货币政策支持市场信心恢复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
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
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金融数据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尽管存在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重挑战因素,金融数据增速总体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今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调整后,贷款基数较高现象已明显减少。
信贷资源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
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
普惠小微和制造业贷款增速较快
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信心恢复
广东惠州某石化公司表示,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贷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
广东东莞某纺织品公司表示,近期一笔贷款续贷后,利率较去年下降100个基点。
企业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等领域。
货币政策适应形势变化,支持经济实现供求动态平衡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思路适应形势变化而转变。
未来有效内需的挖掘,尤其是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会和其他宏观政策共同努力。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社会有效需求有望逐步恢复。
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机制进一步健全
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机制也会进一步健全。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仍有坚实基础。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将持续提升。
未来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
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亮、成色会更足。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