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坚守实体经济,通过集群强链、补链、延链的方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酿造食品和肉制食品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的16个产业集群之一,而酿造(酒)产业链则是江苏确立的30条优势产业链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进江苏宿迁、淮安等地,探寻江苏打造千亿酿造(酒)产业链的成功之道。
强化龙头引领,壮大“腰部”支撑
江苏省的酿造产业,尤其是白酒产业,始终发展稳健。2023年全省酿酒工业规上企业62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52.00亿元,同比增长19.7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4.62亿元,同比增长23.57%,再创历史新高。
宿迁市作为“中国白酒之都”,孕育了“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并开创了“绵柔型”白酒这一特有类型。洋河股份作为苏酒龙头,凭借全国化布局优势,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宿迁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未来,宿迁将持续培育壮大产业根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特色酒企为梯队的酒企“舰队”。
锚定产业链精准招商,助推产业链健康发展
招商引资对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宿迁市提出到2025年白酒产能达到35万千升,啤酒产能达到80万千升,酒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围绕打造“千亿产业”目标,宿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建立联动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体系。2023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6个百亿级项目成功落地。
战略性培育关联产业,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
酿造产业是传统制造产业和民生产业。江苏省生物食品制造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在酒都宿迁召开,旨在汇集政、产、学、研、用等资源要素,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淮安市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宿迁累计建设酿酒高粱生产基地3.3万亩,计划到2030年建设酿酒专用高粱种植面积18万亩,逐步延伸到优质原粮基地、创意包装、酒旅融合等领域。
江苏聚势强链的产业雄心
江苏省委、省政府将酿造(酒)产业确定为全省30条优势产业链之一,提出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江苏聚焦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确保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结语
江苏在打造千亿酿造产业链的过程中,通过强化龙头引领、壮大“腰部”支撑、锚定产业链精准招商、战略性培育关联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酿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江苏的酿造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全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表格:江苏酿造产业链发展关键指标
本网观点:
江苏在酿造产业链的建设中展现了前瞻性的政策设计和强有力的执行力。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腰部”企业的支撑,结合精准招商和科技创新,江苏不仅优化了产业链结构,还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未来,江苏的酿造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