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发生9起“飞单”事件

理财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12-25 11:12:08
  2014年广东发生9起“飞单”事件
 
  银行个别职员向投资者承诺年收益率9%-15%,可是,等投资者花数十万,甚至上千万购买理财产品后,突然发现,手头上的理财产品,并不是银行自主发行的,不仅得不到收益,连本金也拿不回来。
 
  这样的事件,在金融行业被称为“飞单”事件,今年广东就发生9起“飞单”事件,涉及中国工商银行等7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涉及客户资金3.36亿元,引发至少10批群体性上访维权事件。而在东莞,今年就有39人通过厚街一家银行职员介绍,购买了5070万元的投资基金产品,至今血本无归。
 
  昨日,广东银监局表示,若承诺年收益率高达9%-15%,就得谨慎提防。
 
  “飞单”特征
 
  承诺收益率9%-15%诱人上当
 
  今年7月以来,广东银监局通过信访投诉等渠道,发现9起“飞单”事件,即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
 
  通过调查,广东银监局认为“飞单”事件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银行员工涉嫌误导销售,且提前主动离职。据投资者反映,涉事员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借助银行场所进行推销,使其误以为购买了银行自主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部分涉事员工事发前就已主动离职。二是投资者多为银行高端客户。涉事员工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财产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飞单”营销。三是相关产品资质差、风险高,但许诺超常规的高回报。“飞单”产品通常由不知名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发售,对接的项目风险较高,有的甚至涉嫌以理财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同时,承诺的收益率高达9%-15%,对投资者产生巨大诱惑。四是行为隐秘性强。“飞单”行为往往在产品不能按期兑付收益,甚至出现本金亏损,引发投资者上访时,才得以暴露,银行事前预防和监控难度很大。
 
  避免“飞单”
 
  理财产品资金应汇入银行账户
 
  “飞单”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资金安全,也影响涉事员工所在银行的声誉。昨日,广东银监局还特别提出了五个建议,提醒投资者别掉入“飞单”陷阱。
 
  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首先,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到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在相关销售文本中应有银行印章。此外,遇到疑问还可通过银行客服热线、银行官方网站等途径进行核实。
 
  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
 
  对高额回报有独立清醒的判断。已暴露风险的“飞单”产品,承诺收益率高达9%-15%,基本上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收益的2-3倍。投资者在购买前,应有独立和清醒的判断,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高额回报所蒙骗。
 
  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不同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风险各不相同,投资者要按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对产品进行分析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及时投诉和举报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行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情形严重应立即报案,并尽量采集留存证据,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