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强推用户实名验证引争议

消费   来源:中华网投资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7-29 19:31:34
  “妈,快打点钱给我,学校明天放假,我想买机票回家!”

  “我十分钟前刚用支付宝转给你了,你难道没收到吗?”

  “啊?没收到呀,我看看”

  【支付宝】你的帐户****@163.com尚未补全身份信息,导致135*******无法给你转账。

  “什么!可是我人在新加坡啊,身份证还在上海家里呢……”

  近一个月以来,不少用户都遇到了第三方支付账户”堵塞“尴尬。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不断有网友反馈称,因为没有实名认证,自己的支付宝账户不能正常的收付款了。如果未完成实名认证,支付宝余额使用将被“冻结”,直到完成认证为止。而支付宝也并未留给用户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实名认证。

  微博用户Ma-jojo便表示,他在6月30日收到支付宝的短信,告知他十天前发生的境外购物的退税,如果不能在3日内完成账户实名认证,那么就无法收到退税金。

  微信用户小叶子则表示,7月在微信群里准备发1000元以上的红包,在支付环节收到了“需要实名认证”的系统提示。

  业内人士坦言,保障消费者权益、降低支付风险,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无论监管机构,还是支付机构,如能更好的兼顾用户体验,才能把好事办好。

  支付机构忙落实央行实名制新规

  据业内人士透露,类似支付宝的这些“最后通牒“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2015年年底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这份新的非银支付管理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要求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上述《办法》将个人支付账户分成三类。其中I类账户要求可以非面对面方式核验,其余额支付功能只能用于消费、转账,而且额度从开户起累计1000元。而II类、III类账户则要求面对面核验身份,如果是没有面对面,则分别需要通过三个和五个外部渠道验证身份,年额度也提升至10万元和20万元。

  不少业者坦言,随着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飞速发展,央行的适时监管政策在情理之中。此举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不法分子开立匿名或假名账户从事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为了规范和促进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降低网络支付业务的风险。

  用户吐槽支付平台“步子迈太大”

  忙于响应监管、却疏于兼顾用户体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近期对于实名验证流程的大步推进,也让不少用户不由叫苦。“当年手机实名制的推进设置了重重缓冲期,为何支付宝等等偏偏如此急不可耐?”有用户质疑称。

  资料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0年开始逐步推行手机实名制,到2014年2月,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9%以上。2015年,工信部分阶段设定了全部用户的实名率目标,要求运营商通过电话或短信、书面函件、公告等方式,通知未实名登记的用户补办登记手续。

  电信行业这样循序渐进的实名化进程,给了运营商充分的准备时间。所有用户的电信服务也没有被突然中断,而是均得到了有效的事先通知。用户得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实名登记。

  相比较而言,工信部的分阶段、分工作先后的循序渐进推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用户体验更好。手机实名制从开始推行到完成有将近7年的过渡期,确保了足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而网络支付账户的实名制从推行到正式实施仅有6个月的时间,各家支付机构为了赶工,难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些“悲剧”。

  “非实名支付限额”引发诸多不便

  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实名制验证后,若用户未及时完成验证,I类账户的终身限额1000元,II类账户的年限额10万元,III类账户的年限额20万元。

  央行方面解释称,《办法》对个人支付账户使用及额度的限额的规定来源于央行的统计分析,目标是为了限额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付款的需求。

  但很多已经习惯用第三方支付代替钱包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理解。“各家银行对于不同支付平台以及不同的交易类别,都有单笔交易限额和日限额,而最小的限额可能是某银行的单笔交易限额499.99元。”

  一位金融行业的业者举例称,若用户如果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平台购买一件价格稍高的商品的话,通常会分笔从银行卡支付到支付平台余额,再通过支付平台余额一次性付清。而新规对于支付平台余额的年限额限制,对用户的支付体验而言则再添关卡。

  限额的设定虽然有助于管控风险,但对于某些特殊支付场景来说,限额也成了用户的吐槽点。例如国内有相当多的微信红包用户,对网络支付接触较少,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进行实名认证的安全性尚有芥蒂。突然告知用户收发微信红包已达到1000元的累计限额,强迫用户绑定银行卡实名认证,反会遭致非议。

  再者,限额的规定仅适用于账户余额支付的情景,而某些支付平台可以绕过这一限额,从而使限额失效。例如用支付宝余额直接付款需要扣减额度,但如果先用蚂蚁花呗付款,然后将支付宝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再充值到余额宝,再用余额宝还款蚂蚁花呗,就实现了用支付宝余额付款又不扣减额度的戏法。这样的操作使得央行监管的初衷没有实现,用户的体验也变差。

  勿让安全带来“不安全”

  支付宝近期陆续通过短信、支付宝APP消息提醒等方式提醒身份验证未达标的用户完成实名认证。并且公告说这些提醒不是短信诈骗,不是钓鱼短信。不过,狡猾的骗子也没放过这个机会,趁机假冒支付宝客服发送实名认证短信,通过短信中的木马链接骗取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结果导致用户帐户内资金被盗。

  即便实名制了,支付宝余额付款超过2000的,必须要校验短信验证码。超过10000的,除了要校验短信外,还要安装数字证书,而数字证书的发布、安装并不透明,普通消费者无从判断被“强迫”安装的数字证书是否真的安全。甚至用户自己支付宝账户的支付限额也不是自己可以说了算,支付宝默认直接给了符合条件的用户升到了III类支付账户,支付限额自动“升级”到了20万元/年,不得不让消费者产生疑惑,自己的账户到底是更安全了还是不安全了呢?

  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非法活动、降低支付风险、促进行业发展等等,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无论监管机构,还是支付机构,如能更好的兼顾用户体验,才能把好事办好。毕竟网络支付行业胜在高效的支付效率和较低的用户交易成本,而差的用户体验必然增加用户交易成本甚至降低支付成功率。这无疑不利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的网络支付行业持续发展。

  在行业看来,只有好的用户体验,加上安全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放心使用网络支付服务,才能逐渐培养用户习惯,提高网络支付服务的社会接受程度,进而使得网络支付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