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空间主要存在三个短板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10-12 08:05:20
  东莞城市空间主要存在三个短板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市民幸福感。”此前,东莞市市长梁维东为干部学员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在当前和今后3—5年这个“窗口期”内,东莞要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升级,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专题调研总报告》站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寻找东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主要短板和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形成了1份总报告及7份分报告。 《报告》重新审视了东莞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认为东莞城市空间主要存在空间秩序不清、供给不足和品质不高三个短板。为此,《报告》在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的同时,建议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着手,为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空间”。
 
  A 构建合理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出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去年底,备受关注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在东莞市总规委员会2015年第三次会议上以全票赞成的票数通过审议,正式成为未来东莞15年发展的新蓝图。规划中,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
 
  《报告》指出,利用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的契机,将出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面向规划实施,进一步明确和真正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生态保护、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统领地位,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上升为市委、市政府施政纲领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抓手。通过制定《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和镇街的工作目标,形成发展共识和合力。
 
  与此同时,将优化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探索“市域总规—组团规划—片区控规”三级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各级规划的编制重点与审批程序;探索组团规划编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刚性传导,以组团规划为平台,把功能定位、密度分区、设施配套等传导到控规。
 
  B 创新精品城市空间建设模式大力推进TOD整体连片综合开发
 
  此前,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当前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达46.7%,面对增量空间所剩无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报告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在挖掘存量空间方面,《报告》建议,在《东莞市“三旧”改造(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5-2020)》政策分区的基础上,划出近期改造片区,推动“三旧”改造向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开发区域、轨道站点区域集中,综合运用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功能转变、活化更新、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实施连片更新改造。
 
  与此同时,《报告》建议加强市级土地储备。加快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公交体系建设,构建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中运量公交为补充、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交网络,切实提升公交分担率、打造以人为本的“公交都市”。大力推进TOD整体连片综合开发。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统筹增量空间供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城市建设重点亮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提升潜力地区,打造精致环境。推动重点地区(市中心区、组团中心区、TOD站点地区、连片更新区)和特色地区(山水景观区、历史城区、传统村落等)城市设计,明确空间建设目标、提升空间场所价值,塑造精品特色城市风貌。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整合特色产业、特色空间、公共配套、历史文化等要素,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特色镇村。
 
  此外,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及更新联动机制,加强历史人文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塑造具有东莞特色的高品质的建筑风貌,挖掘东莞村落(社区)传统基因,精心识别、传承和塑造东莞元素和特色,提升村居环境魅力指数。
 
  C 完善空间政策和技术保障探索土地1.5级开发模式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手段,积极推进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将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城市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在城市管理中加强部门协调和联动,使城市管理朝着“规范、高效、精细”的目标迈进。
 
  为实现上述目标,《报告》建议要强化城市规划权威,完善规划技术标准,修编《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深化“严管”政策措施,建立部门间的联动监管机制,使“宽进严管”的规划审批改革落到实处。
 
  其中,《报告》建议创新土地开发模式,一是开展《东莞市密度分区和容积率管控研究》,引导形成差异化城市空间。二是探索土地1.5级开发模式,选择基础设施完备、近期动力不足、土地价值空间高的地块为试点,探索“先租后让”、建筑可移动、可生长的1.5级开发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探索土地混合利用。四是探索住房政策创新。
 
  此外,东莞市违法用地、违法建筑情况突出,“两违”涉及工业厂房、商业房产、民房出租屋等多种类型。
 
  《报告》提出,强化“两违”整治实效,开展历史“两违”建筑的全面排查工作,建立“一违一档”台账,研究制定《东莞市历史“两违”处理办法》,确保存量“两违”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制定《关于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同时通过健全信息化监控机制、建立奖罚结合制度、实行个人信用惩戒、设立媒体曝光平台等手段,即查即拆,提高违法成本,实现新增“两违”零增长。 
 
  对话调研组负责人:
 
  推进TOD整体开发有助解决城市“均质化”
 
  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东莞的城市和乡村界限不清晰,部分地区给外界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的印象,呈现“均质混杂、千城一面”的现象。
 
  如何改变这一城市“均质化”问题,课题调研组认为,在东莞建设轨道交通背景下,通过推进TOD整体连片综合开发,是打造城市建设重点亮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途径。
 
  记者:如何看待本次调研中专门设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课题?
 
  课题调研组: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家园,也是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专门设立这一专题,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同时,城市品质与城市的竞争力息息相关。具体到东莞来说,在发展初期招商引资主要是要素驱动,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是关键。在如今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莞的招商引资,尤其是招引高素质、高品质的企业,更多要靠搞品质的公共服务,例如,华为公司来到松山湖之后,就非常关注学校、交通以及消费配套。
 
  记者:在《报告》中,提及了很多城市空间面临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课题调研组:是的,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找准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所以问题多一些。“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使东莞在过去一个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目前空间并不充裕、产业面临转型的发展阶段,就需要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进行有机结合,以便承接更具规模、更优质的产业资源。日前,《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已经上报国务院,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
 
  记者:在这些问题中,提出东莞相对均质化的城市形态,通过此次调研提出了什么有效解决手段?
 
  课题调研组:关于均质化问题,目前TOD开发模式将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抓手,也就是说,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统筹增量空间供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城市建设重点亮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记者手记
 
  提升城市品质
 
  推动产业转型
 
  开车绕行于东莞的主城区和绝大多数镇街,我们看到的往往会是两种不同的城市景象:一边是高楼林立、整洁有序的现代化都市景观,另一边却还存在城乡结合带脏乱差、破旧的传统工业区落后景观。这样割裂的镜头,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东莞最为真实的缩影。
 
  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镇域经济为东莞带来充分的发展活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但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进入高级化迈进的完善阶段,这座城市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发展动能的换挡提速,这使得世界工厂必须提升城市品质,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加入东莞,此时,城市的内涵、品质、格局,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座谈会上,来自华为公司的代表就吐槽松山湖的配套环境,“研发人员本来工作就很枯燥了,下了班出去,举目四望什么都没有。”该代表表示,“将来东莞人口结构提升后,针对高素质人才,东莞的整个服务和配套如何更好地支撑这些人才?”
 
  正如华为公司代表所言,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制造工人,城市的品质将很大程度影响创新人才来东莞的意愿。地处广深之间的东莞,有着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以及积累多年的产业配套优势,但除此之外,提升城市承载力、优化城市环境也是关键点。承接更多创新外溢,东莞要通过城市品质内涵得到提升,把握住这次重大历史性机遇。
 
  从这个角度看,本次大调研中针对城市规划、城市品质提升的课题,意义不言而喻。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城市升级的工作力度,通过破解瓶颈、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才能为东莞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调研报告精华摘录
 
  东莞城市空间存三个短板
 
  记者留意到,在《报告》中,用较大的篇幅主要阐述东莞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东莞城市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不强,市级土地统筹弱,分散开发和重复建设突出等问题。
 
  空间秩序不清 
 
  东莞市级土地资源统筹力度低,建设用地碎片化现象显著,城镇空间沿交通干道无序蔓延,造成生态空间被严重侵蚀、割裂;城乡居民区、工业区、农业区混杂交错,呈现“星星点点、处处开花”的特征,空间零散,功能凌乱。公共设施布局“小而全”,镇村设施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空间供给不足 
 
  目前,东莞增量空间所剩无几,与此同时,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与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差距较大,城市更新的连片改造和功能完善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空间品质不高 
 
  目前来看,东莞城市特色不够鲜明,镇村环境美化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形象不突出。此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有待提升,有的镇村美丽有余、幸福不足,文明传承和建设没跟上,对群众的精神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关注不够、投入不多、服务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质量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