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业集约发展如何提高水平?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10-12 08:08:45
  作为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基地,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但发展至今,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早已突破国际公认的警戒红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环境,依靠增加土地、资源、人力等要素投入换增速的城市发展老路已不可行。
 
  5月19日,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在前往东莞市工商联、世界莞商联合会调研时就提到,东莞要更加讲究产出效率,将实体经济做得更实,努力提升经济质量和产业附加值,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此次调研中,由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牵头,东莞市经信局、科技局、金融局撰写了《关于创新发展方式 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专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专门研究论证了东莞今后集约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报告》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创新要素配置,加快打造新的供给体系。
 
  产业经济需实现新一轮飞跃
 
  近年来,创新团队、高科技企业不断涌入东莞。
 
  2015年,东莞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9%和37.2%,较2010年大幅提升。同时,优势传统制造业占比从22.9%降至18.8%。
 
  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能自主研发生产医用加速器(肿瘤放射治疗装备)关键核心部件的高科技企业,也是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CSNS)产业化配套项目。2010年,广东省将其从上海引进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目前,该公司的订单已达6000万元左右,升级版的加速器也正在加紧研发。该公司总经理杜湛博介绍说,国内医用加速器市场缺口预计超过1万台,而未来随着国外厂商垄断局面的逐步打破,市场前景还将更可期。
 
  大规模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背后是东莞发展的隐忧——近年来,东莞在土地、资源、环境方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空间资源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114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46.7%,未来15年内新增可开发土地仅为42平方公里。而根据计算,2015年,东莞单位建设用地的GDP为5.47亿元/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率仅为深圳的30.2%,广州的53.5%;单位建设用地税收贡献为12309万元/平方公里,仅为深圳的18.5%,广州的51.8%。
 
  “东莞产业经济进入了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阶段”,《报告》认为,传统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东莞传统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产业集约化发展必须加快进程,对此,《报告》提出,不论是在空间容量、产出效率还是能源消耗等方面,东莞产业经济要实现新一轮飞跃就必须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进程,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切实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产业并购基金引发新机遇
 
  近期,众生药业宣布调整产业基金方案,将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2亿元与中军金控、正和正信共同发起设立医药健康产业并购基金。
 
  据悉,这一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将根据众生药业的发展战略,立足于眼科、肿瘤及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等领域,积极寻找在创新类生物制药、精准医疗、医疗服务、老年性退行性病变管理等方向具有行业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适度关注其他相关业务领域内具有良好收益预期的投资机会。
 
  “健康产业并购基金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为公司提供优质项目资源的选择和储备,帮助公司巩固现有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众生药业负责人说。
 
  众生药业的这一路径也给众多东莞企业带来了新的向上生长的思路。而对于著名金融投资家、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执行主席孙飞来说,他认为,并购重组更能加速核心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在东莞的聚集,重塑制造竞争力。东莞正从制造代工转型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并购重组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手段和工具。
 
  对此,《报告》也建议,东莞应当配置支持兼并重组的新供给,成立产业并购基金。
 
  对于东莞本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模式,收购国内外优质的产业企业进入东莞,让核心的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在东莞生根发芽;与此同时,东莞企业可以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打通国际市场通道,打通资本市场通道,嫁接全球的人才、项目、科研、市场等资源。
 
  孙飞则表示,在目前东莞经济有所放缓的情况下,通过并购重组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有必要。由政府引导,引进社会资本、国际资本,按照市场化运作,针对东莞目前急需发展、优先发展的产业和领域,设定相关的方向去稳步推动、有效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施并购重组,这对东莞来说是发展的新机遇。
 
  大力培育总部经济产业群
 
  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集约化发展为各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指明了方向。翻看欧美国家的发展经历可以发现,集约化发展与“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城市发展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对于东莞来说,虽然企业数量多,“满天繁星,缺乏月亮”的现状却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东莞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70万大关,达到70.6万户,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但本地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226家,相对于5584家的规模以上企业总量,其占比仅为4%。
 
  针对东莞目前这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数量规模多却缺乏千亿级企业,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的情况,《报告》提出,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或长或短的粗放型增长期。
 
  为此,东莞也在不遗余力扶持“龙头”。8月底,东莞市经信局公示了2016年东莞市大型骨干企业认定名单和奖励金额,东莞市奥海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3家企业获得认定,分别获得100万至500万元奖励,奖励总额达4900万元。不久前,东莞对中远船务等2015年认定的31家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奖励,总奖励资金逾4132万元。
 
  “总部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其技术、人才、管理、产业链溢出效应十分明显”,《报告》认为,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报告》建议,东莞需配置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新供给,大力培育总部经济产业群。
 
  ■记者手记
 
  集约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力
 
  “以孟加拉为例,工人月薪不到100美金,只占了东莞人力成本的五分之一”,东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刘伟说,随着土地、人口等要素成本的日益增长,东莞一些拥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往东南亚、非洲等地迁移,寻找新的低成本洼地。代工企业的外迁,曾让外界诸多人士对东莞的经济走向忧心忡忡。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曾一度形容出东莞制造业的繁盛,那时候,东莞充分利用土地、人口和制度红利,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东莞的经济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空间资源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产业技术渐趋落后等问题逐渐浮现。与此同台,东莞产业集约化发展、创新发展越来越迫在眉睫。
 
  在本次的构建开放型经济八大调研中,《关于创新发展方式 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专题研究报告》专门研究论证了东莞今后集约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提出以“新供给”给力“集约化”,更好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对标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一些发达国家,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这些制造强国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粗放式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振兴制造业创新发展新路,抢占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曾经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东莞,也可以迸发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底气和活力。
 
  近年来,东莞积极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优化生产经营模式、融合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加快产业高级化进程,呈现出产业集群效应。统计数据显示,东莞拥有新型研发机构共27家,服务东莞家具、毛织、电子制造、模具等行业的企业超2万家,引进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40多家,为东莞的产业创新发展激发更为强大的动力效能。
 
  可见,东莞正努力改变过去依靠土地资源、人力成本、环境投入、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如今,东莞将加大对科技进步和改善管理进行集约式发展的供给和驱动力,全方位向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生产要素的效益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拓展东莞经济新版图,为构建东莞开放性经济体系发力。(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