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愤青:美团收购支付牌照完全是“脑子进水”

企业   来源:荆楚荆门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11-03 17:40:53
  9月底,新美大宣布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据凤凰科技等媒体推测收购价在10亿人民币以上。毫无疑问,新美大此举体现出了其大力发展支付业务的决心,然而业内对于这一战略举措的收效与前景却普遍认为不容乐观,知名财经评论人“江南愤青”更直言:“支付这个行业格局已经定了,任何想在支付行业杀出重围的想法,就是异想天开,本质就是脑子进水了。”
 
  “无牌上路”被叫停 美团无奈砸钱买牌照

  以往,美团和大众点评的订单页面一直都对用户首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渠道。根据我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从事相关支付业务需取得 “第三方支付牌照”,由于美团、大众点评都不在央行所公布的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名单之中,选择牵手支付大佬也是权宜之计。

  然而,随着今年以来新美大与支付宝所属的阿里巴巴集团交恶,支付宝逐渐被新美大“踢出局”。从今年5月开始,美团和大众点评的订单支付页面陆续取消“支付宝”选项,而微信支付则被列为首选。尽管此举遭到不少用户投诉,但新美大与支付宝的牵手似乎随着两家公司的决裂而永久地成为了过去式。

  不过,新美大与微信支付显然也难以恩爱到底。今年2月,美团悄然上线“美团钱包” :在美团APP订单支付页面中出现名为“银行卡支付”的选项,用户被诱导点进去之后,实际上却是要将银行卡绑定到美团钱包中,再通过美团钱包进行支付。显然,向来有志于撇开BAT巨头而走出独立发展之路的新美大并不愿意将关键的支付数据拱手让给腾讯,故而宁可无中生有冒险造出一个“美团支付”,也不愿将鸡蛋全都放在微信支付的篮子里。

  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强行推出“美团支付”,美团此举等同于“无牌上路”,很快在今年年初遭到了用户实名举报。今年6月,央行约谈并叫停了美团的支付业务,“美团钱包”随即下线。既不愿牵手大佬,“无牌上路”这一险招也被证实走不通,无奈之下美团只好砸钱买牌照。
 
  刚买下牌照就被开罚单 美团“出师不利”

  美团花费上10亿人民币买下的“钱袋宝”是什么来路?公开资料显示,钱袋宝成立于2008年11月,是国内首批获得由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之一,支付牌照的许可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美团宣布收购钱袋宝之后不到一个月,10月18日,央行营管部公布了对钱袋宝的处罚公示。根据公示,钱袋宝因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人民币12万元。

  12万元的处罚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并非很大的数额,但这背后透露的却是国家将集中整顿非银支付机构的信号。不久前的10月13日,央行、财政部、住建部及工商总局等部委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已对包括钱袋宝在内的2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同支付服务主体因利益驱动引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的情形时有发生。此次央行集中整顿、加强监管,目的就在于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行为。
 
  行业格局已定 新美大“死磕”支付前景不乐观

  从牵手支付大佬,到违规“无牌上路”,再到花钱买牌照发展独立支付业务,新美大这条支付之路走得颇有“破釜沉舟”的意味,虽然决心可嘉,不过眼前的道路路显然荆棘密布、障碍重重。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既有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双龙争霸,又有百度钱包、苏宁易付宝、万达控股的快钱等虎视眈眈,后来者要进入的门槛相当之高。美团虽然有支付场景加持,但要从支付巨头眼皮底下生生切下一块肉,却并非易事。也无怪乎“江南愤青”陈宇表示:“有人来问我美团收购支付公司的事情怎么看?我跟早就说了,傻逼才想到自己做支付。支付这个行业格局已经定了,任何想在支付行业杀出重围的想法,就是异想天开,本质就是脑子进水了。”

  此外,在网银账号被盗等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对于经过市场培育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的用户而言,开通一个新支付账号所承受的心理门槛越来越高,不再像过去施以微利就能诱导用户开通新账号。新美大虽然有了钱袋宝的牌照,也有了支付场景,但要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说服用户冒着风险开通新账号,显然颇具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美大之所以冒着巨大风险发展独立支付业务,除了打造生态闭环等方面的考量以外,另有一个重要的意图,便是重建投资者的信心。今年以来美团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一方面是估值持续下滑:投资圈有消息称,新美大的估值已经从巅峰时的180亿美金下滑到110亿美金。另一发方面,持续亏损的困局难解:据知乎曝料,新美大每月亏损超6亿元。寒冬之下讲出新的故事,对于新美大或许会是一条值得一试求生之策?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