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历史文化名城东莞》专题宣传片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12-20 10:15:50
  东莞推《历史文化名城东莞》专题宣传片
 
  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助力名城申报工作,广泛传播东莞历史文化底蕴与价值,营造人人知晓的良好舆论氛围,从12月20日起,由市名城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专题宣传片《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将在东莞电视台、东莞展览馆、市内各大公益屏幕及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全面展示东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宣传片时长20分钟39秒,以“近代开篇 开放先行”为主题,分为“物华天宝——南越先民生息地”“人杰地灵——岭南文脉传承地”“金锁铜关——粤海第一门户地”“文川武乡——近代历史开篇地”“义勇忠诚——华南抗日根据地”“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先行地”六个篇章,从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各个角度,全面剖析了东莞历史的厚度、人文的深度。
 
  虽然只有近21分钟的时长,但宣传片所涵盖的历史广度、深度与厚度较为全面,从反映珠三角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蚝岗贝丘遗址,到改革开放时期足以写入史册的几项“全国首创”;从宋代开始的文风鼎盛,到明清以来的物产风貌、商贸活动;从近代史开篇时林则徐振聋发聩的呐喊,到革命时期东江纵队转战四方的热血忠诚,数千年来,东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遗产均有涉及。
 
  透过宣传片,可以看到:真实的东莞,不仅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世界工厂”,更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
 
  片中,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可园、却金亭碑等文保单位,中兴路—大西路、兴贤里、象塔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袁崇焕纪念园、东莞展览馆、玉兰大剧院等文博场馆,莞香制作、莞草编织、粤剧等非遗项目一一展现,全面展示东莞历史文化。
 
  东莞有物可证的人类活动史长达5000多年,建县史长达1685年,建城史长达1259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人又一直勇立潮头,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应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需要,旨在擦亮东莞历史文化品牌的宣传片《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应运而生。
 
  从今年1月开始,市名城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单位,总结、梳理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素材,拜访多位国内、省内及本地专家学者,对东莞历史文化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发掘、总结,最终提炼出“六个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在形成明确思路后,拍摄团队历时近一年,足迹遍及东莞十余个镇街,对各镇街重点文保单位、文化景点进行拍摄。
 
  宣传片的幕后团队阵容堪称强大,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电影家协会理事、南方日报资深影评人郑炤魁担任制片人、主要文学撰稿人,由曾两次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导演周浩担任艺术顾问;广东著名纪录片导演王中圣担任导演,其作品《1937战火忘情》在今年获得美国全球电影大赛金奖;摄影师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隋国才,其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拍摄经验丰富,由他担纲拍摄的《国宝档案》栏目在CCTV4一直拥有着良好的反响;音乐制作则是广东著名作曲家韦佳威,他作为著名音乐人陈小奇的长期搭档,创作的多首音乐作品脍炙人口。
 
  拍摄过程中,东莞本地文史专家以及以何镜堂为代表的东莞籍名人、学者,对该片给予了极为专业的指导;各镇街更是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摄制团队大力支持。正是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才让这一宣传东莞、推广东莞的宣传片顺利走到公众面前。
 
  因宣传片时间跨度长、空间跨越大,许多历史场景没有影像记录,导演为了最大限度的呈现宣传片真实的质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运用了光影切换、场景模拟以及航拍等拍摄手法,通过全景展示、精良制作,带来一种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视觉震撼,力求将其打造成一部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历史文化名城东莞》的推出,对彰显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珠江三角洲影响重大的城市的历史定位,打造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品牌,扩大东莞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凸显东莞改革开放先行地城市内涵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作用,对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形象大有裨益,可说是外界深入了解东莞文化的又一扇窗口。
 
  自名城申报工作启动以来,东莞着力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提升历史文化保护覆盖率和完好率,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强化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营造了名城申报浓厚氛围。通过申报工作,东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并多次获得荣誉和表彰。如科学编制了《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了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等14处文物保护规划。开展中兴路—大西路等6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石龙、虎门2个名镇,茶山南社等9个名村的保护规划,建立起层次明晰、覆盖面广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与此同时,规范划定了135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分别由省政府、市政府公布,成为全省唯一全部完成该项工作的城市。
 
  近年来,东莞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名城申报工作:重机制,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名城申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的相关机构,规章、政策措施及资金管理措施;重规划,通过开展系统普查、研究等相关工作,编制完善系列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方案,并推动落实;重宣传,推动公众参与和互动,由专家、市民、媒体、民间组织等领衔,自发地开展了一大批保护历史、传承文脉的民间公益活动……诸多给力的措施,让东莞的历史风采深入人心,让东莞“文化名城”的形象日渐清晰,日渐可触可感。(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