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将提升园区吸引人才实力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3-14 09:24:51
  松山湖将提升园区吸引人才实力
 
  松山湖将人才公寓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形成涵盖居住优惠、创业扶持、生活配套的人才政策,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 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作为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头羊,松山湖(生态园)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近日,东莞市总规委员会正式审议通过了《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纲要》(以下简称“总规纲要”),这一总规纲要明确,松山湖未来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机器人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到2030年,园区总人口规模将达45万人,当地将按照总人口8%配套保障房,将人才公寓的建设作为突破口与吸引人才的其他政策相结合,形成涵盖居住优惠、创业扶持、生活配套系统的人才政策,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
 
  作为东莞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松山湖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被视为引领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区域。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东莞市众多重大项目、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等都先后进驻园区,使得园区内部可待开发的建设用地指标仅剩不足10平方公里,用地调整的余地已较小。
 
  因此,总规纲要提出,未来,松山湖及其周边镇将建立区域园镇融合的空间结构,通过搭建开放性的空间框架来积极引导园镇在功能和空间上的合作。
 
  具体来说,园区将坚持“土地空间高度集聚和创新活动的资源配置模式”“规划先行与建设管理并重的推进方式”“职住平衡、公交为主、功能混合的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土地集约化发展、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等举措,并通过与周边镇共同建立土地共同开发机制及利益共享机制,破解土地空间资源限制。
 
  “未来周边镇区用地将更多向松山湖靠拢,特别是在园镇边界上一些用地潜力比较大的地区。从谷歌卫星地图鸟瞰地球可发现,目前,在松山湖(生态园)周围,包括东莞火车站周边片区、松山湖大道寮步沿线片区、大岭山华为小镇片区、金多港南临深片区、大朗象山工业园地片区、大朗西站综合服务片区、生态园大道沿线片区、大岭山湖畔工业区等周边片区均存在较大范围可开发地块,可以预见,随着东莞全面提速园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步伐,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区域或成为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
 
  谈及这一选择,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松山湖(生态园)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然而,与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等国内外一流的高新区相比,园区在知识创造、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土地集约化发展和城市品质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园区必须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对标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经济结构更优、发展动力更足、体制机制更活、城市环境更美,才能力争在2020年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20名。
 
  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松山湖已规划了九大新型产业片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分布于园区北部,以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为主要产业;综合型产业园区、科技服务中心区、产学研一体基地分布于园区中部,发展科研创新和生产性服务功能;生物科技产业集群、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于园区东部;科技金融产业园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分布于园区南部,大力培育金融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15年,园区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园区北部和东部,形成两大工业集群区。莞深高速以北培育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机器人产业集群;美景路两侧重点培育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和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总规纲要还提出,园区要预控重点项目用地,通过与大朗镇的合作,将松山湖南部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创新地区。从公开报道来看,总规纲要所提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创新地区,所指的是围绕以散裂中子源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化布局。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预计将于2017年出第一束试验束。从全球范围中子源装置所发挥的作用看,散裂中子源或成为未来改变东莞乃至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地位的重要平台。目前,大朗镇已经在散裂中子源周边谋划建设科学城、产业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等围绕散裂中子源后续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也已在松山湖设立。
 
  截至2015年,松山湖(生态园)备案企业从业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人的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现有人才结构显然难以支撑园区实现前述宏伟目标。
 
  要吸引优质人才前来发展,必然离不开超常规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据了解,作为全省4个省级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试点单位之一,松山湖(生态园)已经明确,将围绕着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人才特区的目标,高度重视面向创业者的可负担的住房建设,并将人才公寓的建设作为突破口与吸引人才的其他政策相结合,形成涵盖居住优惠、创业扶持、生活配套系统的人才政策,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
 
  这一构想在总规纲要中得到充分体现。总规纲要明确,根据松山湖的人口产业特征、就业需求和环境与质量容量,2020年园区总人口规模约为20万人,2030年总人口规模为45万人。规划至2030年,松山湖人均住房面积达38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总量达1710万平方米。其中,园区按照总人口的8%左右提供保障性住房,也就是说为3.6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人士提供保障性住房,总面积将达137万平方米。
 
  松山湖的居住用地规划成5个片区,分别为北区、中区、西区、东区、南区。其中北区规划居住人口3.2万;中区规划居住人口14.8万;西区规划居住人口2万;东区规划居住人口14.5万;南区规划居住人口10.5万。
 
  也就是说,松山湖中区、东区和南区将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区域。而松山湖的保障性住房类型为公共租赁住房,建筑面积原则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园区规划了7处独立占地的保障性住房及1处混合建设保障性住房。
 
  松山湖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无论是加强与深圳对接还是与市区的联系,关键在于打造快速畅通的对外交通系统。
 
  根据总规纲要,园区将加快建设市区与松山湖的第二联系通道,规划建设市区至松山湖的有轨电车及两园之间轨道交通系统,建立轨道交通互联系统,重点推动区外与深圳、广州,区内园区与镇街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具体来说,松山湖将新增三条与市区的联系通道,分别为松山湖二通道(连接八一路与松山湖)、环莞快速三期(连接环莞快速与环城路)、松山湖大道延长线(东接常平)。三条新增道路建成后,不但增加松山湖与市区的联系渠道,也将缓解松山湖大道转入环城路以及八一路目前严重拥堵的状况。
 
  规划还新增了松山湖与大岭山、大朗以及深圳的联系通道。其中,将新增龙大高速至松山湖的出入口,经美景路至松山湖南部片区,加强松山湖南部与深圳方向的交通联系。
 
  在城际线路方面,除已建成的莞惠城际外,争取莞深城际、中虎龙城际两条城际轨道进入园区。
 
  中虎龙城际由西向东通过大岭山镇设站,沿环湖路衔接至大朗镇设站,再至深圳龙岗。规划莞深城际由深圳前海、光明新区连接至松山湖,经新城大道、莞樟路连接至东莞城区。
 
  通过新增的大高速至松山湖的出入口,再加上轨道交通与深圳地铁的衔接,松山湖乃至整个东莞市都将与深圳的距离越来越近,缩短了两地的时间和空间。(记者 黄少宏)(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