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镇南社古村的“蝶变”  游开发收入倍增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3-27 11:00:08
 
  茶山镇南社古村的“蝶变”  游开发收入倍增
 
  由茶南路进入南社古村,一排排明清民宅古祠映入眼帘,红砖绿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不一而足。沿着村道望去,池塘清丽,榕树郁秀,游人熙熙攘攘结伴而游,村民接待忙碌身影穿行其间……
 
  这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每逢初一、十五为村中老人举办斋宴,精致古朴的岭南建筑、百年传承下来的孝德文化,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度假。旅游开发收入呈倍增式的增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是茶山镇南社古村的“蝶变”。
 
  连日来,记者走访茶山南社村发现,十年来,在人大代表的监督、政府的推动下,南社实施了针对古村落保育与活化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不但让村中古建筑得以修缮、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又开辟渠道解决村民的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保育与活化之路,成功打造了古村转型的“南社模式”。
 
  南社古村的上述变化,与一批市镇人大代表的努力密不可分。茶山南社村党工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柱成是古村“蝶变”的推动者之一。从2011年担任茶山镇人大代表,到现在的东莞市人大代表,谢柱成一直为古村落的文物保护、修缮资金奔走、提建议。用他的话来说,只要有市领导来调研,他会抓住一切机遇推介南社古村落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
 
  “南社古村落有3万平方米,是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祠堂数量多且是珠三角唯一的单一姓氏。”谢柱成告诉记者,南社现存古祠堂32间,古民居259间,古井43口,还有明清庙宇、古巷、门口、谯楼、围墙、古墓、古塘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类型之多,广东少有。走入村中,特色鲜明岭南建筑随处可见,特别是细致繁复的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非常精致唯美。随祠堂而保留下来的,还有百来副楹联、牌匾,记载着谢氏家族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忠孝仁义、精忠报国等传统精神。
 
  “‘筑书院以兴人文’是南社谢氏家族的家训之一。”谢柱成介绍,南社古村曾出过4位进士、12位举人,也出了不少爱国将领。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末时期将领谢遇奇,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官封一品,号振威将军,官至漳州总兵,尔后返乡修筑书院,备受后人敬仰。
 
  谢柱成坦陈,自小听父辈讲述先祖谢遇奇、谢高卓忠心报国、抵御外强的故事,深受其崇文尚武的思想影响,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礼义廉耻、奋发图强的祖训影响着一代代南社人。基于家族文化的传承,村民自发保护修缮祠堂,哪怕数百年来经历了各种战乱纷争,南社古建筑群依然完整保存下来。谢柱成说,古村传承下来更是一种文化,这也是人大代表多年来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古村的目的。
 
  记者从茶山镇人大办获悉,十年来,市镇人大代表围绕南社古村落保护、开发提的建议不下10份,呼吁加大古建筑群的投入与保护力度、传承优秀的耕读忠孝文化。在市第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应将茶山食品、南社古村落这两个茶山名片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十年来,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与推动下,市、镇、村三级财政统筹,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其中,市、镇财政各投入文物专项维修经费650多万元),重点修缮了东园公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18座文物古建筑,治理村落环境、村道、给排水消防系统,使古建筑群内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得到较好的保护,为保存南社特有的浓郁广府民间建筑特色,提供研究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典型实例和岭南传统建筑的标本库奠定了核心基础。去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茶山镇政府还开展了对谢氏大宗祠、谢氏宗祠、晚翠公祠、百岁坊、百岁翁祠、少简公祠、任天公祠、谢遇奇家庙编制地面和瓦面修缮工程保护工作。
 
  但是,村里年久失修的房屋较多,古村保护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仅靠政府的资金扶持、村里单一的门票收入难以承受。在谢柱成看来,引入民资发展旅游产业,既可让古村落在开发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又有望增加村民的收入。
 
  同样的,古村落保护也牵动着茶山镇人大代表、南社村民、民营企业家谢进球的乡愁之情。谢进球为南社谢氏第二十四代孙,深受祖训影响在外创业,生意越做越红火。“作为南社村村民,又是人大代表,不如为村里做点事情。”抱着这种想法,2012年谢进球主动到南社村委会,提出通过民间资本对古村落进行保育与活化利用的探索,与谢柱成保护古村理念一拍即合。
 
  经过文物专家论证、规划后,2013年谢进球成立南社创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社创意”),运作南社旅游业。南社创意用两年的时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性改造,将破败的老旧房子进行开发利用,改建成客栈等现代化“民俗庭院”。在严守文物安全底线的同时,还建设一批岭南传统文化特色展馆,如孝德文化馆、茶山风俗馆、南社村史展览馆、莞香文化馆等。
 
  南社村的百岁文化、孝敬文化还深深地影响着谢进球。为了延续孝德传统,南社创意每逢初一、十五免费宴请村中老人共享百岁斋宴,年轻人嘘寒问暖,陪老人们吃斋宴。每逢正月十五,古村筵开百席举办“结灯”宴寓意敬老爱老,千余人围坐在池塘边,一边看粤剧表演,一边品尝佳肴,共庆元宵佳节。除此之外,在每年12月份重办“南社斋醮”民俗活动,对陪父母前来游览的游客免门票、免费享用斋宴。记者获悉,这种传承孝德文化的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4年。
 
  另一边,谢柱成也没闲着,他和村委会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保护与开发,引导村民返村就业、创业,鼓励村民开设旅游配套的特色小店,参与南社创意的经营和管理。
 
  如今的南社,每逢周末游人熙熙攘攘结伴而游,村民忙碌身影穿行其中。谢盛全老人,在池塘旁布置摊点,向游人售卖新鲜的甘蔗汁。六旬老人陈效欢也没闲着,一大早张罗着百岁糕点铺,将新鲜出炉的绿豆糕、糖水等传统地道小吃,摆上柜台,招揽顾客。
 
  外嫁女谢艳珍,也从工厂下岗回到了村里,打理南社乡情餐饮店,忙得不亦乐乎。谢艳珍笑得合不拢嘴地告诉记者,村里的环境恬静优美,吸引不少来自周边及深圳游客“回头”,一个月的营业额高达20多万元。
 
  陈效欢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大部分村民往外迁,许多老宅也荒废了。正是看中村里老宅“废区”变“景区”的变化,她将家里4间祖屋租出去。仅是租金、糕点铺的零工收入,一个月至少给家里带来五千元的收入。陈效欢说,忙时做买卖,闲时到榕树下跳广场舞,村里环境好聚人气。
 
  村里老人说,一到逢年过节,各种民俗活动在南社轮番登台,好不热闹。老人的话,记者从门票的销售得到印证:以2016年为例,节假日游平均超过2万人/周。仅是今年春节(初一至初十),古村落接待游客就达到30多万人次。
 
  谢柱成告诉记者,门票收入从引入民资前10多万元/年,到2014年翻番达到20万元、2015年实现78万元、2016年突破180万元,倍增式的增长,一举扭转发展不利之困局。人气旺了,村民也得益,现在无论是景区内的保安、房屋维护和修缮的工匠、景区维护和民俗表演人员,还是市场推广、餐饮接待等100多名员工,80%是南社村的本地村民。还有村内开设的十几间特色小店,均由村民自主经营。
 
  谢柱成介绍,在市镇两级的推动下,去年年初,南社古建筑群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社古村的传统庆灯活动,还吸引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的关注,南社古村旅游文化品牌已初见成效。
 
  自从南社古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茶山镇的人大代表又围绕完善古村落的配套设施提建议。随后,南社古村又有了新变化,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景区实现WIFI全覆盖,更方便游人畅游古村。
 
  “旅游景区到处都有,但能留得住乡愁的不常见。”谢柱成坦言,今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他将继续呼吁市政府重视东莞古村落的保护,统筹南社、牛过蓢古村,发展古村游、生态游,以此推动区域性旅游发展,让游客感受得到这片沃土的乡愁。(来源:东莞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