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文化保育小组收集渔具及工艺品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7-07 08:52:08
 
 
  疍家文化保育小组收集渔具及工艺品
 
  疍家人服饰、鱼篓、航海灯、罗盘……这一件件看似普通的古旧物件,却恰恰是虎门新湾社区柏叔的心爱之物。今年54岁的柏叔,年轻时曾是一名漂泊的渔民,“洗脚上岸”以后,“大海情怀”不减,遂开始四处搜集疍家渔民曾经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工具。
 
  上个月月底,东莞市虎门镇新湾疍家文化展示馆正式揭牌,上百件记载着新湾疍家渔民生活足迹和历史变迁的渔民物件在此展出,而柏叔一个人就捐赠了十几件展品。
 
  疍家文化展示馆的建成,可以说是社工与新湾社区居民共同保护疍家文化的一次积极探索。
 
  有一种解释是,在海上漂泊的渔船犹如“蛋壳”般脆弱,因此渔民也称“疍民”。柏叔说,白日里哼着咸水歌打捞鱼虾,夜晚听着浪涛声入眠……这就是疍家人的海上生活。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渔民“洗脚上岸”,疍家特色的工具和家具被抛弃,很多疍家习俗、文化也日渐消失,甚至“疍家”这个名字也鲜有人提及,这种极具渔民特色的文化面临着没落遗失的危险。
 
  2008、2009年间,渔民柏叔也“洗脚上岸”,来到社区接管码头工作。在东莞市供销社帮扶下,新湾社区100户社员共同成立了“新湾渔家”专业合作社,自此,柏叔等一众渔民开始了转型之路。
 
  虽然不做渔民,柏叔的大海情结仍在,他开始四处搜寻渔民们丢弃的生产、生活工具,并储藏在“新湾渔家”,“我希望有一天能还原我们曾经的海上文化。”
 
  直至2015年,正阳社工在新湾社区开展新湾疍家古物惠赠活动,并专门成立了工作站,为未来筹建新湾文化展示馆做准备。这一计划,与柏叔的想法不谋而合。“没有社工的参与,可能我的愿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成。”对此,柏叔很有感触。
 
  实际上,正阳社工并非在2015年才出现在新湾社区。2009年,正阳社工正式入驻新湾社区,开始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并根据本土化需求,开启了《“追寻水上人家,保育疍家文化”新湾社区渔民文化项目》,该项目以休渔期作为“渔民文化节”,开展包括渔歌大赛、寻根导赏及休渔期文艺晚会等活动。
 
  为了抢救性保护面临消失的疍家古物,社工联合新湾社区共同成立疍家文化保育小组,设置古物惠赠站,收集渔具及工艺品,为筹建疍家文化展示馆做准备。
 
  如今的新湾社区居民,大多数人已意识到疍家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但在正阳社工最初来到这里之前,情况并非如此。
 
  社工们刚到新湾社区时,时常会有失落的时刻。正阳社工文菲菲说,当时居民并没有将自己当作保育疍家文化的主导者,“他们认为疍家文化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未认为是应该传承下来的文化。”
 
  令社工们欣喜的是,经过数年的深耕,他们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居民态度的变化。“现在只要举办活动,社区里的居民都会跑来帮忙,以前举办咸水歌比赛,还要社工‘逼迫’居民去参加,现在还没到举办时间,居民就主动来咨询。
 
  如今,新湾社区的表演队伍所制作的节目,大多融入了渔民生活、劳作的场景,甚至一些撒网、编制渔网、晒网等技术,也融入了表演之中,尽显疍家文化主题。
 
  “保育项目改变了居民对疍家文化的认知,也提升了社区居民保育文化的参与度。”文菲菲说,在社区发展理念中,居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居民参与其中,才能对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保护。”
 
  如今,保育小组对疍家文化的“保存”有着清晰的计划,其中包括建立疍家文化展示馆、录制疍家特色歌谣、印制疍家故事集、对保育项目进行总结和推广等。
 
  “我们希望新湾社区能够因为疍家文化,成为一个特色的旅游景点。”文菲菲说,未来将建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展览馆。(记者 王其琪 石忠情)(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