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莞与铜仁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双方围绕地方特色资源,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通过“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发展思路,东莞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已显著促进铜仁生态茶、中药材、蔬果、肉牛、蛋鸡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石阡县苔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典范
在石阡县,大宗茶精制加工中心的建成是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的直接成果。600万元的投入不仅建立了石阡县首条大宗茶精制生产线,还解决了夏秋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问题,辐射带动了21万余亩茶园和30余家初加工厂的发展,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石中金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从江苏省返回家乡后,在加工中心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苔茶作为石阡的主导产业,得到了东莞厚街组团的重点支持。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3400余万元的协作资金用于苔茶集团的6个项目,极大提升了加工生产线的硬件设施。三年来,这些项目使752户3252人受益,实现了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的目标。
思南县红薯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
思南县的红薯产业同样在东西部协作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东莞市塘厦组团的协助下,思南县以“双高”红薯种植为基础,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贵州佳里佳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每天可生产30万桶酸辣粉,红薯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借助“粤黔协作”的契机,佳里佳公司与东莞市经销商签订了销售协议,思南的红薯产品顺利进入大湾区消费市场。此外,塘厦组团还投入710万元建设淀粉生产线,带动思南县及周边县共种植红薯10万亩以上。贵州益兴淀粉加工厂的年淀粉产量达到1万吨,显著增强了当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后劲。
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振兴
东莞与铜仁的东西部协作不仅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还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铜仁市石阡县和思南县的案例表明,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的精准投入和产业项目的有效实施,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莞铜协作的推动下,石阡县的苔茶产业和思南县的红薯产业均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升级,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益,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这种以产业带动发展的模式,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莞讯网观点:东莞与铜仁的东西部协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东西部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通过精准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不仅促进了铜仁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还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为全国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期待双方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