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海关所属东莞海关监管下,一批货物以创新的“组合港”模式出口,由驳船“华海238”号装载,从东莞中外运石龙码头出发,前往深圳蛇口港,并在那里直接搭乘国际班轮出口海外。这标志着东莞海关在促进物流效率和企业成本降低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与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同,此次驳船不仅装载了外贸集装箱货物,还首次搭载了内贸集装箱空箱,这是东莞海关试点的首票“组合港”模式下的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载运业务。这种模式通过构建口岸“枢纽港”与内河“支线港”协同监管机制,使得企业在东莞石龙码头能够“一站式”完成申报验放等通关手续以及集装箱提箱、还箱等物流手续。
“深圳蛇口—东莞石龙组合港”自开通以来,通过叠加无纸化作业和“7×24小时”通关等便利化措施,有效压缩了物流时间约24小时,每个集装箱的平均成本节约了400-600元。东莞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温永强表示,以往内外贸集装箱不能同船统筹运输,导致内贸和外贸成本均较高。而现在,通过“组合港”模式,驳船可以同时搭载外贸和内贸集装箱,大幅提高了驳船满载效率,推动了内贸外贸物流的双循环。本次试点驳船共装载外贸集装箱10个、内贸集装箱32个,满载率达到78%,运营成本降低了70%。
东莞海关还推出了“组合港”驳船多港口接驳业务,允许驳船从石龙码头开往蛇口港的过程中,在沿线其他港口接驳装载“组合港”集装箱。这一措施将驳船满载率提高到98%以上,保证了通关物流的高效顺畅。
为强化对内外贸同船载运业务的监管,东莞海关建立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实地巡查”的日常监控模式。对集装箱从启运地装载到搭上班轮离境的全物流链开展视频监控,及时处置偏离预定航线、非监管点停靠等异常情况。海关提前向企业获取集装箱货物、航行计划等物流信息,通过泊位监控核对柜数、柜号,组织实施场所巡查、机动检查、复查复验等,有效提升了驳船监管效率。同时,利用海关舱单系统和码头信息化平台,实时跟踪舱单结关状态,将企业端与海关端的集装箱柜号、内外贸状态、进出堆场时间等数据项进行比对核查,严防伪瞒报风险。
东莞海关表示,将进一步支持企业拓展“深圳蛇口-东莞石龙”进口水运中转线路,畅顺东莞铁路与海运、内陆与口岸等物流通道对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物流选择。这一系列创新措施不仅优化了物流链,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莞讯网观点:东莞海关推出的“组合港”模式是物流行业的一次重大创新。通过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载运,有效解决了舱位闲置问题,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并降低了企业成本。此外,多港口接驳业务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驳船满载率,保证了物流链的顺畅运行。东莞海关的严格监管措施也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更多物流通道的对接和企业物流选择的增加,东莞的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