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记忆"首开区骑楼街的烟火气中,东莞老字号正经历着历史性转折。2024年广东老字号评选重启,东莞8家企业突围入选,同期《东莞市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标志着这座制造业大市开启传统文化资产的价值重构。
数据显示,东莞老字号发展呈现"双轨并行"特征:东糖集团等百年企业通过"甘蔗渣造纸"专利技术实现工业智造转型,年出口额突破亿元;而旗峰腊味等传统作坊则深陷传承危机,90后传承人缺口达67%。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折射出岭南商贸文明在数字时代的生存辩证法。
在东莞国药的智能煎药车间,物联网设备正将千年古方转化为标准化制剂,其开发的中药材饮品已进驻大湾区3000家便利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拥有130年历史的李全和麦芽糖,因第五代传人转行互联网,传统柴火熬糖技艺面临失传风险。这种代际断层在85个莞城传统老字号中普遍存在,仅32%企业完成传承人梯队建设。
数字化转型成为破局关键。华美食品通过TikTok海外直播实现单场百万销售额,其国潮月饼礼盒在北美华人圈引发抢购;肥仔秋腊味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流程溯源系统,让每根腊肠都有了"数字身份证"。但转型阵痛同样明显——仅30%老字号建立数字化中台,超半数企业线上营收占比不足20%。
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东莞工信局联合暨南大学成立老字号研究院,为企业提供从非遗申报到跨境电商的"全链条"服务。在2025年"乐购东莞"年货节上,8大老字号企业创下1.2亿元销售额,其中Z世代消费者占比首次突破45%。"老字号振兴不是简单的商业复兴,而是城市文化DNA的重构。"东莞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指出,随着"东莞记忆"项目二期启动,老字号正从市井商铺升级为文化地标,其承载的岭南工匠精神,将成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莞讯网观点:老字号振兴需破解"传统的诅咒",在数字移民与文化原住民间找到平衡点,让百年商脉在元宇宙时代续写新传奇。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