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运娇获“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称号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12-01 10:24:48

  蔡运娇获“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称号
 
  可以拉扯的客家糍粑,你吃过吗?樟木头镇有位68岁的客家婆婆蔡运娇,她钟情于客家美食,因做客家小吃了得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娇妈妈”。她说,只要材料事先配齐,一小时做上百个糍粑完全没有问题。
 
  近日,市文联、市民协主办的首届民间工艺“能工巧匠”和“十大名匠”评奖活动中,蔡运娇获得了“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称号,以此鼓励她继续传承客家人精神和客家美食的技艺。
 
  今年68岁的蔡运娇是一名地道的樟木头客家人,因擅长制作各种客家菜、客家小吃而为当地人所熟知。
 
  在众多客家小吃当中,最让蔡运娇骄傲的莫过于她亲手制作的“客家糍粑”。她告诉记者,只要各种佐料事先调配好,一个小时就能做上百个糍粑而不会手累,而且做出来的糍粑每个大小均匀,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大号的珍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糍粑咬起来韧劲十足,美味可口。
 
  蔡运娇回忆说,自己7岁就开始跟随父母学习制作各种客家小吃,如客家糍粑、萝卜粄、糯米粄、汤圆等等,15岁时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在蔡运娇的童年时代,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吃不饱”是每家每户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会想尽办法来填肚子。因此,旧时家家户户都会另外种一点糯米稻田,每逢秋收完毕,大家就把收成的新糯米蒸熟之后,放到舂米器里捣碎成糊状以用作食物的原材料,做出糍粑、汤圆、萝卜粄等客家小吃。“这也许就是客家小吃得以流传的原因。”蔡运娇说。
 
  制作客家糍粑首先要准备“糯米粄、山泉水、花生、芝麻、黄糖、油”等材料,制作方法分“和粉、蒸粄、备料、擂粄、包料”五大步骤,别看每个步骤很简单,实际上是非常考验制作者的经验和能力。
 
  “做好‘擂糯米粄’这一步,做糍粑才算入门。”蔡运娇介绍说,要想做出来的糍粑有韧性、有嚼劲,擂糯米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也相当考验技术,要用双手持木棍用力擂上约30分钟甚至更久,而且用力要均匀持续,擂得越久才会越韧,将擂好的糯米团裹入芝麻、花生、糖等馅料,捏成一个个晶莹剔透、外形圆润的糍粑才算是大功告成。
 
  擂糯米粄、翻炒馅料、捏粄成型……蔡运娇在做糍粑时,双手配合度极好,节奏也很流畅,做出来的糍粑不仅外表松软而且每个糍粑均重二两,还不会粘手。
 
  看着一个个做好的糍粑,那讨人喜欢的外形和入口清脆的花生馅料,仿佛都烙着蔡运娇对客家美食的追求和执着。
 
  “为了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糍粑的传统手艺,我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授制作客家糍粑的方法,承诺在有生之年把客家糍粑的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这是蔡运娇在领奖台上许下的承诺。
 
  蔡运娇坦言,如今客家糍粑虽然依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客家糍粑的制作费时费力,步骤繁多,每个环节都要讲究,都要经过时间的锤炼,这也是许多年轻人嫌脏嫌累不愿意去学的内在原因,真正会做客家糍粑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平日里,蔡运娇正把客家糍粑的技艺逐步传授给她的女儿。除此之外,她还会不定时地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制作各种客家小吃。
 
  “这些年来,只要时间允许,我们就一起做客家糍粑。”在制作的过程中,蔡运娇便会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便于向更多的人传授这门技艺。而在她的帮助下,不少街坊也制作出了美味的客家糍粑。
 
  每逢节假日,蔡运娇便会与好友们大显身手,做很多的客家小吃与樟木头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分享味道,并与老人们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心里话……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件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情。(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