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轰莞邑 军民奋起反抗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8-17 08:40:55

  

  陈文慧与丈夫王永祥。

  

  榴花公园的抗日纪念亭。


  在东莞,虎门要塞沦陷,企石沦陷,出口贸易中断,工商业凋零,日军先后发动大小“扫荡”、“清乡”等达数十次之多……日军侵略八年来,全东莞伤亡人数至少36651人,全境人口由88.19万锐减至16万人,荒地达到23.2万亩,原本繁华的岭南古城成了死寂沉沉的废墟。
 
  抗战八年,东莞人民用不屈的坚守,捍卫了领土的尊严;用必胜的信念,铸就了辉煌的战果;用无私的贡献,改变了很多同胞的命运。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史册上,记载着东莞人民的光辉篇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东莞儿女浴血奋战,争取到了和平的阳光;70年后,我们缅怀莞邑先烈,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繁华喧嚣、熙熙攘攘的莞城老街中,位于东南角的东莞市人民公园是莞邑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莞青年抗日同志会遗址、东莞抗日亭碑、袁聘就烈士墓等许多革命遗址在这里肃然屹立。公园内还有一栋两层高黄色外墙楼宇,77年前的1938年,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就在此成立。
 
  日军来犯 青年请愿作战
 
  拉开历史帷幕,再现岁月风云,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8年夏天,日寇长驱直入,武汉和广州危在旦夕。东莞的形势也十分紧张,敌军战机不断轰炸和扫射广九铁路沿线的樟木头、塘厦、常平、石龙等地。
 
  9月26日,六架日机先后向东莞县城袭击,投弹数枚,死伤数人。
 
  10月5日,日军舰直进珠江口,不时炮轰虎门炮台。
 
  10月11日,日军炮轰虎门、大亚湾,轰炸广九铁路沿线及惠州、淡水、石龙、莞城等地。
 
  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发动了侵略华南的战争。从这一天起,东莞也拉开了救亡图存的帷幕,正式进入了“二战时间”。
 
  当时,国民党全县性的地方武装叫社会壮丁训练总队(下简称“社训总队”)。当日军入侵的消息传到东莞县城,“东莞青年抗敌同志会”和“东莞妇女抗敌同志会”的进步青年纷纷涌到力行小学。他们在力行小学校长何与成的带领下到县政府请愿,要求发枪打日本鬼子。何与成受中共东莞中心县委之托,在县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开展统战工作,还担任社训总队政训员。
 
  现场群情汹涌。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王作尧振臂高呼:“不愿当亡国奴的青年,要拿起枪杆和敌人战斗,现在当局同意我们成立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愿意参加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东莞中学一群学生立即举起了双手,大声叫道:“武装起来打日本!”大家都嚷着要上山打游击。
 
  社训总队副总队长、国民党少校颜奇也激动地说:“大家的抗日爱国热情,使我十分感动,我也要和大家一起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
 
  壮丁队成立 200多人响应
 
  会后,王作尧、何与成与颜奇一起带着20多人,到县政府找县长要枪。几经交涉,领回40多支旧步枪和数百发子弹。
 
  14日晚,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抗日模范队,并以社训总队的名义成立“抗日模范壮丁队”。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抗日模范壮丁队里,随部队一起活动。
 
  壮丁队是日军南侵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组建并直接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党史研究学者傅泽铭评价,“抗日模范壮丁队……以公开合法的名义成立是中心县委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的结果。”
 
  15日,日机疯狂轰炸石滩、石龙及广九铁路沿线。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壮丁队100多名队员集中到东莞中山公园(即今东莞市人民公园)操场,他们从家里带来了金银首饰和贵重物品,有的还缝制了米袋,装满了米。
 
  当天,壮丁队正式宣布成立,由王作尧任队长,袁鉴文任政训员。
 
  16日凌晨,壮丁队离开中山公园,第二天到达大岭山飞鹅村,然后进行整训。东莞各乡武装小组也集中飞鹅村,编入壮丁队。这支新生的人民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200多人。
 
  壮丁队成立后,在华南最早擎起敌后抗日大旗,于榴花、西湖和白沙一带英勇抗击日军。特别是榴花塔阻击战,前后坚持1个月,极大振奋了东江地区的民心士气。
 
  11月20日,日军占领莞城,东莞全面沦陷。壮丁队摆脱日军追击,以大岭山区为基地,坚持抗日游击活动,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后来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战事
 
  榴花之战
 
  打响敌后抗战第一枪
 
  东莞市莞龙公路与莞碣公路交汇处的铜岭,有个榴花公园。沿着铜岭北面山峰拾级而上,榴花抗日纪念亭矗立山顶。亭底层正面挂着刻有“榴花抗日纪念亭”的牌匾,亭里立有一块抗日纪念碑。
 
  喋血壮山色,风雨慰忠魂。1938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东莞200多名壮士阻击、坚守一个月,以牺牲22人的代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书写了东江畔抗日英雄壮烈诗篇。当年,战斗就在东江河畔这座建于明代的榴花塔下打响。
 
  挥戈上阵扼守峡口
 
  1938年10月19日,日军占领石龙,东莞县城莞城顿时形势非常紧张。因石龙铁路大桥已经炸断,从石龙到莞城,必须要横渡宽阔的东江支流。
 
  为了保卫莞城,抗击侵略者,国民党社训总队副队长颜奇和政训员何与成,带领东莞社会壮丁训练总队下的壮丁常备队(简称“壮常队”)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以及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简称“壮丁队”)第一小队共200余人,奔赴峡口,在东江河岸的西湖、京山、茶山、鳌峙塘布防,队部设在茶山,密切监视敌人,阻止日军渡河向莞城进攻。
 
  日军见强行进犯莞无果,遂常在石碣、高埗一带村庄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坚守在峡口榴花塔下的壮丁队队员们摩拳擦掌,纷纷请缨上战场。
 
  11月13日晨,侦悉日军抢劫冼沙,何与成、颜奇决定渡河袭击日军,并挑选约50名健壮的队员参加战斗。年仅21岁的女队员陈文慧主动请缨出战。
 
  当日凌晨,参加过河战斗的约50人,分三个班乘两条船渡江。很快,他们在石碣刘屋村上岸。一部分入村向群众宣传,并与刘屋的抗日自卫队联系。其他人则到村外观察地形、布防。
 
  桑园厦伏击“亮剑”
 
  王作尧在回忆录中记载,11月13日上午,队员们渡过东江后,在对岸刘屋村边一片茂密的竹林埋伏。布置好了伏击之后,颜奇和何与成带着几名宣传员到村里做宣传工作。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军平时都是从刘屋背后方向来的,偏偏那天反过来,从东面石碣方向窜出来一队骑兵。
 
  常备队二中队中队长陈昶的儿子陈矢苏回忆,由于竹林遮蔽,等到日军快到跟前队员时才发现,“当时埋伏有三个班,一个班面西,两个班面向东边,等到面向东面两个班反应过来调转枪头时,日军的机枪已经开始扫射。步兵哪里打得过骑兵,简直就像屠杀一样,不少战士还没开火力就倒在了敌人的枪下。”
 
  埋伏在桑园厦的队员英勇地依托土堆、竹林、田埂阻击敌人。陈文慧回忆:“一个鬼子从马背上倒下来,几个鬼子把他抬上马,扶着跑回去了,其余的不明我方情况,不敢前进。”
 
  战斗打响后,石碣刘屋的13名村民自卫队迅速赶来助战,战斗的枪声一直响彻当地,战斗更是进入了白热化。
 
  当天,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日军向石龙方向逃遁。在这次战斗中,共击毙日本侵略者1人,击伤多人。壮丁队战士王尚谦、樊炳坤、陈德威等11人牺牲。而配合作战的刘屋自卫队13人中,刘仲威、刘家祥、刘里等11人牺牲。
 
  战斗打响后,刘屋村的男女老少都纷纷过渡到东江南支流对岸的板桥与柏洲边村之间的山岭之中隐藏起来,故未受到任何伤害。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家乡,赶走了敌人。
 
  次日,壮丁队11位烈士的遗体被送回莞城,在中山公园召开追悼大会,有几千群众参加。讲台两边挂着一副挽联,写着“老模初战东江畔,榴花塔下显忠魂”。何与成致悼词,悲壮激昂。会后,许多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模范壮丁队,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这是东莞抗战史上著名的“榴花战斗”。从它开始,东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武装斗争。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
 
  口述
 
  陈文慧:
 
  莞首位上阵杀敌
 
  抗日女战士
 
  ■人物介绍
 
  陈文慧,望牛墩望角村人。1936年春,她被派往东坑办女校,开展妇运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在望角村组建中共东莞县工委,恢复东莞党的组织活动。1938年10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陈文慧是第一批队员。
 
  “日寇南侵起祸殃,‘老模’抗敌勇非常。捐躯誓雪欺凌耻,千载榴花伴国殇。”——陈文慧
 
  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当晚,队员到中山公园集中编队,进行了简单的军事训练,直到翌晨。当日全队120多人便随队长、指导员踏上抗日游击战争的征途,向大岭山进发。这120多人中,有四五个女战士,陈文慧便是其中一员。
 
  在大岭山飞鹅岭,队员们参加军训、站岗放哨,做群众工作。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差,吃的是“沙谷米”,睡的是禾杆地铺,蚊子特别多,咬得睡不着。许多同志得了疟疾等疾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很多同志捐出了自己带来的现金,有些女同志捐出首饰。陈文慧甚至把结婚纪念的金戒指也了捐出来。
 
  榴花战斗前夜,陈文慧坚决主动请战,最终获得了同意。翌晨,参加过河战斗的约50人,分三个班乘两条船渡江。
 
  陈文慧回忆,开船后,大家心情很紧张,没有人说话。到达刘屋村后,何与成安排陈文慧和另外两个班,跟颜奇到村外观察地形、布防,保持与他的联系。
 
  刚布置好阵地,前哨王尚谦班长跑来汇报,发现一队敌骑向村里窜来。一场遭遇战在火力悬殊的双方之间展开。陈文慧和战友们凭着土枪与日军骑兵顽强交战搏杀。她说,枪声刚起时,的确有些害怕,但一见敌人来了,国家仇民族恨化成怒火涌上心头,一下子,什么也不怕了。
 
  依托着竹林,陈文慧和几个战友一齐开枪打鬼子。她现在还记得,当时敌人用冲锋枪扫射竹林,子弹打得竹林沙沙响,竹枝被打断,竹叶纷纷落下,子弹啪的一声落在身边。有竹枝挡住,子弹也减少许多杀伤力。
 
  忽然,陈文慧看见王尚谦倒下,只听见他仍艰难地喊:“开火,挡住敌人……”她心里一急,也顾不得弹雨纷飞,冲出竹林跑到王班长身边,一手把他的枪挂在肩上,然后使劲把他背起来,一直背到河边,送到停在河边的船上。但王尚谦仍因伤势太重去世。
 
  等陈文慧再上岸时,敌人已撤退。陈文慧,这位东莞第一位上阵杀敌的抗日女战士,面对面地与日寇作战,面不改色,被传为美谈。
 
  1942年,陈文慧与战友王永祥结为连理,并肩浴血奋战在大岭山麓、东江河畔,共同度过了抗战的烽火岁月,也共同书写了激情燃烧的人生。离休后,二老参加了省委老干局组织的老年大学学习。陈文慧读诗词班,加入岭南诗社,记录最多的就是关于榴花战役,本文开始的那首诗,便是她对当年战斗的追忆。
 
  烽火岁月,激情燃烧,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两位老人认为,人生无悔,生活中没有遗憾的事。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坦然面对死亡,已双双立下遗嘱,身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