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二届中国-巴西联合数学会议暨中巴高级别数学家对话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盛大开幕。近百名国内外数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学之美”,推动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创新与进步,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在数学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发展。
在会议开幕前,东莞市委书记韦皓亲切会见了参会的院士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韦书记强调,今年恰逢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他表示,本次中巴联合数学会议在东莞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提升东莞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水平,也为东莞与巴西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他希望院士们能多关注和支持东莞的科技创新工作,对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并推动更多巴西青年人才来莞交流,进一步促进国际学术资源的共享。
开幕式由中科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校长田刚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袁亚湘、汤涛、王小云、陈志明、张继平、叶向东、李骏,巴西科学院院士Paolo Piccione、Ivan Shestakov、Alexandre Noulasco Carvalho、Carolina Araujo、袁锦昀、Denis Pires、Helena Nader、Carlos Aragao,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美大处高级研究员陈纪瑛,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蒋德华,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总经理高昌林,以及线上参会的巴西科学院院长Helena Nader院士、巴西教育部高级人才培养促进基金会主席Denis Pires院士、巴西财经部创新促进项目基金会Carlos Aragao院士、巴西数学会理事长杰奎琳·梅斯基塔教授和巴西应用与计算数学会理事长卡洛斯·霍本教授。此外,巴西驻广州总领事馆代总领事马怡女士也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袁亚湘院士表示,本次中巴联合数学会议不仅增强了两国数学界的联系,也让巴西学者更加了解中国数学的发展,期待本次活动能够取得丰富的成果。他提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而数学是这两者的根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加强数学基础研究,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帮助。
陈纪瑛高级研究员指出,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她表示,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构建互利共赢的中巴合作网络,帮助两国科技创新主体开展互利合作。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教授带来了题为“Lattices and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的精彩报告,讲述了其团队在密码攻击与防御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应用成果。巴西科学院院士Paolo Piccione教授则激情洋溢地讲述了题为“Conformal Curvature”的理论性报告,阐述在不同度量下共性曲线的性质以及对应的Yamabe问题的最新结果。两位院士的报告理论与应用并举,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三天,包括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自由讨论。来自中国和巴西的多位知名数学家将分别作大会报告,这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有助于新的学术思想的产生和科技的进步。
此次会议主要议题集中于应用数学领域,旨在促进中巴两国数学界的合作,解决现实世界共同面临的数学问题和挑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培养青年数学人才提供机会,促进国际学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巴数学学术合作关系。
莞讯网观点
本次第二届中国-巴西联合数学会议在东莞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科技实力,也为中巴两国在数学及相关领域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这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东莞正逐步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