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功能区:带动“一园九镇”可持续发展态势

镇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7-15 09:36:00

  松山湖功能区:带动“一园九镇”可持续发展态势
 
  行政区划不调整、管理层级不增加、168项市级权限下放功能区……去年,东莞市在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上持续放大招,通过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选取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园)及周边9镇(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进行试点,最大程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探路新一轮区域统筹发展的先锋,松山湖功能区过去一年尽显闯将本色,在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等五大领域强化功能区统筹发展,“一园九镇”的新组合,齐心协力摸索出众多改革实践,“1+9>10”的功能区发展共识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同及支持。
 
  近日,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联席会议在松山湖召开,会议在总结过往成绩与进展的同时,更为下一步功能区统筹发展划定了重点,配齐了施工图。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2020年,松山湖功能区将实施十大提升统筹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空间规划布局、开展招商引资、提升政务效能、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水平、生态环境整治、干部交流培训、招聘高素质人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等十大方面强化统筹发展。
 
  接下来,松山湖功能区将找准统筹发展“切入口”“引爆点”,激发推动统筹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功能区干部群众真正理解自觉支持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一园九镇”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可持续的态势发展。
 
  兵马未动,规划先行,功能区统筹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领。2020年初,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便主持召开了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讨论会,对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设计团队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据松山湖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局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部分空间规划招投标工作方案。根据设想,松山湖与9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三个板块:A板块包括石龙镇、石排镇、茶山镇、横沥镇、东坑镇、寮步镇6个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B板块包括大朗镇、大岭山2个园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C板块包括松山湖、企石镇2个园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在面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今年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在落实“一张图”实时共享机制和“一张表”时间倒排机制的基础上,优化了重点建设项目上图、挂表、前期规划、用地报批、供地和报建服务等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则。
 
  “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并落实园区和功能区两个角色定位——当好园区‘运动员’,同时当好功能区的‘裁判员’。”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局长唐杰勋表示,该局在“运动员”工作中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入推进园区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好服务保障;在“裁判员”的工作中积极谋划功能区的发展规划、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工作,深入探讨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推动下放事权审批效率再提升。
 
  镇街层面空间规划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通过统筹规划,一方面实现与功能区发展蓝图对接,另一方面也为镇街未来发展谋划新的空间与平台。
 
  寮步镇委书记梁荣业表示,寮步镇将对接做好松山湖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工作,统筹融合各类城市规划,形成全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推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助力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松湖智谷、光大科技智慧谷、石步5G通讯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大岭山则突出精致规划建设,为推进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靓丽城市环境。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表示,大岭山将强化规划统筹和管控,以“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城市格局为引领,高水平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规划对城市发展、山水生态、公共生活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其中,特别提出,要以东莞地铁1号线大岭山站为核心,规划新城市中心,集中精力建设一批高水准地标建筑、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力求建成镇内乃至功能区内城市品质提升的标杆区域。
 
  “着眼建设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打造湾区模具智造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深度融入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建设,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十四五’规划工作。”横沥镇委书记何植尧表示,横沥将围绕模具智造、空间拓展、投资招商和优化服务等方面,科学谋划城市产业、商业、居住、休闲等功能,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践行城市经营理念,以高质量规划设计引领横沥的高质量发展。
 
  在大岭山镇福林工业园内,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打造的产品中试车间就坐落其间。该团队研发的多孔陶瓷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可承受1600摄氏度的高温,以此制作的燃气燃烧器,应用于能源、化工和环境等领域,可大量节省能源消耗,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大岭山的中试车间内,该团队的产品不断测试、成熟,向着实现产业转化快速推进。这是松山湖科学城创新资源外溢为功能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如今,科技要素在松山湖功能区加速聚集,正日益成为推动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引擎。
 
  一段时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迎来了诸多重要进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项目动工建设、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启动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达到100kw……去年年底,广东省政府基本明确“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今年3月,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动工。
 
  依托功能区统筹,松山湖科学城将深化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完整创新链,形成“一轴、一区、两心、三组团”的空间布局,即科技创新轴、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北部城市配套服务中心和南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创新组团、创新转化组团和企业总部组团协同发展。
 
  周边镇街也在全力对接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机遇,在更高水平布局产业发展平台。寮步镇就提出,将对标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谋划西溪片区、石步—良边片区等临松山湖片区的产业布局,主动承接松山湖创新资源辐射。加强镇协同创新中心与松山湖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提升产业孵化、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大朗镇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项目所在地,则从环境提升、土地保障等方面为科学城建设提供支撑。大朗镇委书记陈福坤表示,大朗将加快落实征地拆迁,力争2020年内完成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用地需求。
 
  大岭山一方面提出要配合抓好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土地整备、规划建设、违建管控等工作,全力保障和推动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则表示要加强与松山湖在招商引资上的统筹联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进行主动招商、精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领军型企业和高端优质项目,不断补强、延伸制造业链条。
 
  “从去年7月份开始,松山湖‘1+9’功能区的月报及各项表格就均由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统筹填报。当年8月,我们还对松山湖功能区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工作进行宣讲,并走访9个镇街共计20余次,听取了关于松山湖功能区重大项目运行管理的情况和建议。”松山湖招商引智办负责人周桓宇介绍,仅去年7月到12月,就累计协调解决功能区9镇中涉及的重大项目问题200多项。”
 
  去年7月,松山湖企业投资服务中心专门建立起了松山湖功能区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及微信服务区,实时协调解决松山湖及9镇的重大项目各类问题。
 
  周桓宇表示,2020年,松山湖功能区年度计划共需统筹243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107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22个省重点建设、108个市预备重大项目、6个省重点预备,总投资1796亿元。
 
  松山湖强劲的产业招引能力带动着功能区9镇迅速发展。得益于松山湖的辐射带动效应,东坑镇就率先迎来了高端优质资源的汇聚。作为东莞面积最小的镇街之一,2019年东坑镇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近11亿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将近3亿元。
 
  “今年将继续做精做强通讯电子产业,加快东勤通讯项目落地,促进富强、华荣等项目增资扩产,形成通讯电子产业集群。”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表示,今年下半年将重点推动1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28亿元。
 
  茶山镇也瞄准功能区统筹机遇,主动出击。茶山镇委书记黎寿康表示,茶山将积极参与“1+9”大型联合招商引智活动,加快促成容大科技、华晶粉末等一批在谈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4个以上;主动承接松山湖优质产业和创新资源溢出,推动莞民投产业园、中科·智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优质产业平台,力争新增高企10家,R&D投入增长10%。
 
  企石镇则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统筹开发为契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其中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企石镇委书记袁丽群表示,接下来企石将在产业、空间、环境和民生方面全面发力,主动融入功能区“1+9”统筹组团发展。特别是在产业体系方面,将着力深入实施招商选资策略,力争年内再引进培育4—5个市重大项目。
 
  “各镇区其实都特别配合我们的统筹工作,甚至主动提出希望可以和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大面积连片土地联动招商、运营建设。”周桓宇说,“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提升‘1+9’松山湖功能区重大项目落地效率,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并落实实行重要项目重要领导挂点督导制度,在每季度开展功能区重点项目统筹会议。”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进一步助力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企业复工复产,满足企业办事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松山湖功能区政务服务领域推出一系列措施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
 
  其中,松山湖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一窗通办”注册服务,向优质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备案)全流程一窗通办服务,协助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窗交件,一次通办,拎包入驻”。
 
  该中心还创新开展松山湖功能区产品展览活动为企业“带货”,将功能区内企业生产的智能产品、工艺品、食品等多种产品集中展示,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企业介绍页面了解企业或产品咨询,或直接进入采购页面进行采购。
 
在功能区9镇,政务服务效能也在不断提升。在石排镇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内,有一块全彩LED屏,这块LED屏上不仅显示了后台实时记录的人流量、每个事项的办理时长、等待时长等,还显示了各窗口工作人员离岗时长、是否玩手机超过15分钟等。某个窗口如果多次办理单件事项超过15分钟,便会被“重点关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前去了解,是窗口人员不足还是存在懈怠情况。
 
  这块LED屏是石排镇政务服务中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举措中智慧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石排镇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功能区,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突破。
 
  “这里办事十分方便,在中心成立之前,要跑好几个部门办的事,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办了。”对于服务效能的变化,办事群众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张女士此前到相关部门办理业务,需要提前挨个给涉及的部门打电话,了解需要的材料,办事繁琐。服务中心成立后,她可以直接在中心服务号上查到办理相关事务所需准备的材料清单。在办事大厅,走几步就可以到不同部门的窗口咨询。
 
  2019年,按照“权责一致、能放尽放”原则,东莞市政府将涉及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等“五大统筹”职责相关的168项市一级事权下放至松山湖功能区。统计数据显示,松山湖自去年7月1日正式全面承接“五大统筹”领域168项市级事权下放以来,已办理功能区业务超过80750宗,功能区行政审批平均提速12%。市级事权的下放,为镇街园区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动力,这一变化在产业领域体现尤为明显。
 
  目前,松山湖产业发展局共承接市直部门下放功能区的“经济发展领域”事权17项,其中市发改局下放事权11项、市商务局下放事权1项、市工信局下放事权5项。
 
  “截至目前,共接到功能区各镇涉及发改领域行政审批业务咨询40多宗,累计已完成12宗业务审批,其中项目备案4宗,项目节能审查8宗。”松山湖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叶艳娥透露,目前产业发展局准备视疫情情况,制定2020年功能区业务培训方案,计划下半年组织功能区各镇一同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总体业务水平。
 
  叶艳娥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争取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以减少功能区各园镇及企业在办事过程中对市级部门过度依赖,提高审批时效,促进功能区的效率提升。
 
  在牛杨社区的旧祠堂附近,一座新建的小公园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还未完全完工,但很多社区居民仍愿意来到公园留存的几棵榕树底下闲聊休息。
 
  “原来这里是牛杨社区的一个鱼塘,四周围了一圈老榕树,村民们不太喜欢。我们在将这里规划成一个‘牛眠石公园’的时候,还特意邀请村民代表加入到我们的方案谈论之中,通过共同的讨论,规划出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寮步镇牛杨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祁炳光向记者介绍,目前牛眠石公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6%,预计将会在7月底完工。
 
  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功能区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直接来源之一。在7月8日举行的松山湖功能区“1+9”统筹发展联席会议上,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强调,松山湖功能区要聚焦“五大统筹”领域,但也要充分结合功能区统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统筹“土地开发、环境治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工作。
 
  生态环境整治一直是松山湖功能区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以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示范,结合东莞市“美丽乡村”建设,松山湖功能区进一步推进功能区大气、水、生活垃圾等污染防治,促进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寮步是首先提出并实施“美丽乡村”计划的镇之一,其中重点工作集中在镇内七条村。据寮步镇规划管理所城市规划工程师王伟霖所说,去年寮步已经完成了一条村的工程建设,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剩下的六条村的建设全部完成,牛杨社区的项目正是寮步镇“美丽乡村”计划改造的村之一。
 
  大朗镇方面将从对接功能区发展着手,加强科学城周边环境提升,成立包村入格督导组,大力开展包村入格专项督导行动。结合“行走大朗”专项行动,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督导工作,采取现场检查、召开座谈会、查阅台账资料、约谈督导等多种形式,全域提升周边社区(村)城市环境。
 
  大岭山则着眼于文化软环境打造,突出以“文”塑“城”,为推进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致力于培育起“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具体来讲,大岭山将以开展功能区山水连城规划研究、建设城市边界生态景观路为契机,积极探索串联大岭山森林公园、马山风景区、东纵纪念馆等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深入挖掘莞香种植制作技艺、客家民俗风情、荔枝和烧鹅美食文化等魅力,精心设计和推广大岭山特色旅游线路。加强大岭山图书馆配套建设和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积极承办开展各类文艺、赛事活动,完善功能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