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镇13条河涌已达一级A水质以上

镇区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1-27 10:52:17
  东坑镇13条河涌已达一级A水质以上
 
  绿水倒映着鲜花绿草,鱼儿在水中嬉戏,白鹭在空中盘旋……每天清晨,沿着东坑镇炭步渠的绿道往前走,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晨跑者。曾经令人“绕路走”的黑臭水体经过整治后,水质已达到V类水标准以上,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2019年以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东坑13条内河涌中有6条河涌水体严重黑臭、4条河涌轻度黑。今年以来,东坑通过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工程措施、企业管控措施,全镇治水效果逐渐呈现。
 
  东莞市指挥部11月第二周水质通报显示,东坑镇13条河涌稳定消除黑臭,达一级A水质以上,其中炭步排渠等9条河涌达到Ⅴ类水标准以上,部分河涌甚至达到了Ⅲ类、Ⅳ类水质标准。
 
  “以前的东坑内河污染很重,我从河边经过就能闻到臭味。”家住东坑镇新门楼村的谢大叔说,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东坑内河的污染逐步加重,群众存在很大意见。
 
  东坑镇境内水系发达,其中东坑内河全长近7公里,连同碳步渠等9条支流,河流集雨面积超22平方公里,周边范围多为农田和林地。
 
  前期,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势下,镇内散乱污企业增多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量污水直排河涌,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未整治前,全镇161个河涌排污口每日约有3-5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未经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道,这导致东坑境内13条内河涌基本成为黑臭水体。其中,角社排渠、岭贝坑排渠、东坑内河等河涌的水质更差,每到气温较高的夏季,臭味对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重现市民脑海里那段“水清鱼跃”的记忆,近年来东坑镇强化源头控制和工业污染管控,全力解决水环境恶化问题,加快推动全镇水环境质量实现面上的整体改善。
 
  “要想治水首先要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污水继续流入河涌。”东坑镇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工程师姚镇其说,截污管网建设是源头截污的基础工程。
 
  从2017年到2019年,东坑镇截污次支管网建设长度每年翻4番,今年再投资约7.6亿元完成63.4公里,累计建成截污管网达167公里,基本覆盖全镇市政道路和各村的主要村道,整个管网的通水率不断上升。
 
  为了根本解决污水流入河涌的顽疾,对污水做到应收尽收,东坑目前已完成了流域内296个重点排水户的雨污分流改造,减少了雨天污水溢流的问题。同时,东坑镇大力推进微支管网建设,完善各村村道巷道的雨污分流管网敷设。截至目前,第一批7条村共铺设雨污分流管网约30多公里,为农村污水收集修建“最后一公里”。
 
  “东坑内河淤泥量达16万立方米,这污染比较严重。清淤之后再固化处理是防止二次污染的有效保证。”姚镇其说,经过多年淤积,河涌的淤泥已经被严重污染,光是截污很难快速提升整个东坑内河的水质。
 
  7月3日,在位于东引运河支流的东坑内河,水上挖掘机正在河里挖泥清淤。与此同时,不远处的东坑镇东兴东路,施工单位正在对排水管网进行错混接改造,确保街道旁商铺的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作为东引运河樟村国考断面流域重点镇街之一,为配合全镇开展的东坑内河连片整治工程,东坑结合樟村断面水环境项目,投入4000多万元对东坑内河进行清淤疏浚,将内河河底约16万立方米的存量淤泥统一运送到临时新建的底泥固化场进行固化脱水处理。截至目前,东坑内河的清淤工作已完成,清淤效果显著。根据市东引指挥部通报数据,东坑内河水质接近Ⅴ类水标准。接下来,东坑镇还将深入推进连片河涌综合整治,力争年底前实现连片河涌水质整体达Ⅴ类。
 
  “以前的水像黑色墨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在河边散散步,心情都变好了。”横东排渠附近的村民说,河涌整治以后,整体水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街坊邻里纷纷点赞。
 
  横东排渠是东坑内河连片整治的十条河涌中的一条,河涌旁建设了曝气人工湿地,日处理量达到5000立方米。污水通过预处理系统后,进入小型的碎石床生态湿地,经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达到Ⅴ类水标准后,排进横东排渠进行生态补水。
 
  根据最新整治要求,东坑对横东排渠、岭贝坑排渠、角社排渠、角社支渠、黄麻岭排渠等5条河涌进行水质提升工程,通过构建多级生态滤坝和生物过滤装置、布设固化微生物设备、微生物活化设备、曝气设备、沉水植物种植等一系列措施,修复河涌的水生态自净能力,提升河涌水质。
 
  2020年东坑镇投入4700万元对东坑内河片区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东坑内河片区涵盖水域面积约499152平方米,集雨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含横沥,大朗)。
 
  “内河水域是东坑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片区内河以行洪排涝功能为主,生态物种单一,自净能力差,治理难度大。”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说,内河片区水系连通,涵盖10条河涌和农业园滩美湖,为确保2020年底实现东坑内河片区河涌达到Ⅴ类水质,东坑在河道清理、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补水活源、生态重建、景观增效等工作,对内河片区进行连片整治。
 
  具体做法是,利用镇内补给水源滩美湖,做出代表生态性的补水尝试,结合上游污染源的控制,间隔进行补水,保证水活力,使水体产生较强自净能力,恢复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
 
  该负责人介绍,经过综合治理,目前东坑内河、农业园6条排渠等河涌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东坑内河只达一级A水质,片区内的农业园1-4号排渠、黄麻岭排渠、岭贝坑排渠、坑美排渠、横东排渠、炭步排渠等9条河涌已经达到Ⅴ类水以上,实现了岸绿水清,鱼翔浅底的目标。
 
  如今,横东排渠的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游鱼、白鹭、行人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河两边的人工浮岛上种植着盛开的美人蕉,水中小鱼儿游来游去,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下,游鱼惊起清晰可见的水纹。碧蓝的天空上,偶尔飞来的白鹭停在浅浅的河床礁石上,注视着水中的游鱼,随时进行捕食。
 
“东坑镇的截污管网系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已基本成型,但由于东坑镇河涌没有活水源,导致部分河涌出现干枯的情况。”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说,在进一步完善截污设施和巩固目前治污成果的基础上,东坑计划在2021年开展引水活源工程,以东坑农业园滩美湖纽带,形成东坑内河+连通10条河涌的水循环体系,进一步提升河涌水质,打造美丽的水生态环境,进而加快推动城市沿河景观长廊示范工程。
 
  在东坑镇炭步渠,经过整治后的河涌绿水倒映着红花,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的图景如今又重现。
 
  炭步渠旁边有家东莞市隆益塑胶公司,曾是一家排水大户。经企业内部的排水系统改造后,雨污两套系统各司其职、各行其道,杜绝了污水入河。根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要求,东坑镇须对26家重点排水工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控,目前已完成17家企业末端在线监控安装工作,完成率65.4%,剩余的9家计划12月底前完成。“为了加大企业管控力度,我镇将推动全镇152家涉水企业都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大对涉水企业的管控力度,今年以来,东坑镇积极开展日常环境监察、“双随机”抽查和专项环境执法行动,先后出动3655人次,监察企业1062家次。其中重点对企业环保手续及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截止目前本年度共立案查处50宗,查封企业4家,发出行政处罚19宗,处罚金额达150.8万元,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东坑镇持续强化措施加强污染排放整治力度,不断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但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
 
  自2016年起,东坑依据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提高淘汰标准,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截至目前共整治“散乱污”企业846家。
 
  2019年东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全年引进高科技含量、高产值和高税收的内外资项目42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6%;全镇8家市“倍增计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23.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德公司年产值增长92.4%,达到67亿元。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东坑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
 
  更难得的是,全镇经济质效实现“两高一低”,人均GDP达12.5万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2万元;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10.9亿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9亿元;而每万元GDP耗电量则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30度,这说明东坑镇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明确指出,东坑要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盯新材料、新能源、移动智能终端等朝阳产业,再招引一批产业链中的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配套项目,探索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形成上中下游企业共赢发展的产业生态。(记者 韦基礼)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