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好答卷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2-24 11:40:28
  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好答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走在街上,每次看到这24个字,寮步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7岁的珞曦就会兴奋地对着背诵一遍。在小家伙的带动下,珞曦的爸爸妈妈几乎都能随口默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去年6月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基层文明创建活动席卷莞邑,文明之花开遍莞邑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内化于心。
 
  东莞坚持建章立制、厘清权责,压实责任、动真碰硬,实现成风化人,打响基层文明创建这场硬战,攻坚战。但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东莞在不断探索中,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好答卷,为我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去年6月,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聚焦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不均衡这个突出短板,提出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整治行动”,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发展软硬环境,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将东莞打造成现代化文明城市。
 
  行动方案出台。《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重要工作责任分解表》等多份指导性文件迅速出台。全市镇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85项重点任务逐一责任分解,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落实。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推进基层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
 
  领导靠前指挥。市委成立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几套班子领导各挂点督导一个镇街的工作制度,完善《东莞市文明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党政领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镇街迅速落实。全市动员部署之后,基层文明创建热潮迅速在各镇街掀起。万江街道印发《万江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深化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加强村居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和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作为示范镇街之一,横沥镇更是大力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抓好长效机制的优化提升。按照“两整治两增加”的核心要求,制定文明创建“10大行动,35项整治”计划、“示范点”建设方案、“七大突出问题”整治责任分解表和文明创建督导检查方案。在管理机制上,重新完善了《横沥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绿化条例》《横沥镇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12个管理办法或方案,总结经验,查疏堵漏,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防止无规可循或有规不循。
 
  制度先行,是全市基层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经验总结,更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8个多月来,全市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创建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出台系列制度规范,形成东莞市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创建标准、操作指引和图例说明;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将继续保留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抓好任务安排、情况调度和工作协调,健全常态化的领导机制;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文明创建问责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市镇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横沥镇去年6月8日制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时就同步出台了整治提升行动责任分解表;茶山镇组织村(社区)书记及镇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接受电视台专访并誓师表态,并启动创建工作考核末位淘汰机制。
 
  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是各个创文场合常被提及的要求。8个多月来,东莞以严实的责任链条促整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纷纷表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冲锋在前。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和逐级责任链条,严格对照责任分解,盯紧看牢、狠抓落实,对基本达标和不达标项目的责任人动真格、出实招,严格追究责任、严肃追查处理。
 
  与之相适应,全市健全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调整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考评办法,将文明创建工作比重提高到30%。通过向镇村延伸,向家庭、单位等社会细胞渗透,完善动态管理、互评互促、奖惩结合等考评办法,健全市、镇、村三级常态化的创建考评机制,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同时,建立文明创建问责机制,每月通报暗访督查情况,对不及格的镇街诫勉谈话;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镇街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单位和个人。对工作推诿扯皮,逾期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问责。全面修订文明创建年终考评标准,将文明创建财政投入、队伍架构、品牌打造、日常工作等常态化指标,公开精细考评,牵引常态化工作水平提升。
 
  在不少干部的记忆里,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以来,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岁月。书记、市长亲自抓,各分管市领导分头抓,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具体牵头;不少镇街书记凌晨五六点就到辖区巡查,横沥镇凌晨两三点召开班子会议重点解决创建应急难题;不少文明办、创建办干部在岗位上累倒病倒仍咬牙坚持;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白加黑”“5+2”奋战在第一线。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合力奏出了全市文明创建最强音。
 
  在长安,下班高峰时段,市民在交通路口经常可以看到:斑马线上出现了许多“文明礼让,你很棒”标语的“大拇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文明行为点赞。这是长安镇开展的“文明交通大拇指行动”。
 
  在创文工作中,长安镇机关单位、社区每周出动数百人,担任交通志愿者,号召市民共同摒弃交通陋习,抵制危险驾驶行为,倡导文明交通行为。
 
  “以前过马路即使是绿灯也要等上一会儿才能通行,有时还要绕着车走过。但现在有了‘大拇指’志愿者的劝导,在通过斑马线时,发现驾驶员文明意识提高了,他们会停在斑马线前示意让我先行。”正在等待绿灯通行的一位市民说。
 
  建立专群结合管理机制,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垃圾处理、美化亮化、安全管理等项目建设,同时广泛动员群众,掀起全民创建热潮,是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标本兼治的重要保障。
 
  其中,茶山镇实施“十百千万”:组建5支10人巡防队强化督导,成立百余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举行千人骑行活动倡导文明,发动万人齐齐参与创文;横沥镇成立青年突击队,开展“文明创建大家谈”“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莞城街道开展“文明手环”万人传递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
 
  通过整治市容环境、建设美丽村居、提升文明素养,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正在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持续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收到了“春风化雨,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共有“中国好人”31人、“南粤楷模”1人、“广东好人”30人、“东莞好人”989人,呈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的可喜局面。市民踊跃见义勇为,去年以来全市确认21宗见义勇为行为,共发放抚恤金、慰问金、奖励金41.73万元。
 
  横沥镇随机对1000名市民开展文明创建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满意度达98.1%。大家普遍反映,市、镇、村逐渐变得公共设施完好、市容市貌靓丽、环境卫生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城市文明友善。
 
  东莞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创文热情,不断开创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
 
  整治“牛皮癣”顽疾,是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针对“牛皮癣”整治老大难问题,东莞强力出击,协调城管、公安和三大运营商对“牛皮癣”电话号码实行停号处理,彰显依法治城的严肃性;运用增设便民信息发布专栏、举报奖励等措施,疏堵结合,既满足市民发布需求,又还城市一个清朗空间。
 
  东莞市出台《关于整治“城市牛皮癣”工作指引》,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展清“癣”行动。同时,把“牛皮癣”增加到商铺“门前三包”之内,要求市民做好店铺门前的监管清理工作。工商部门对辖区内“牛皮癣”原材料供应商摸底调查,并与印刷、打字复印者签订责任书,不允许其从事非法小广告的印制,否则将追究责任。电信部门把“牛皮癣”号码实名登记入册,严把入网关。
 
  数据显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以来,全市环卫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全市收集“牛皮癣”号码超过20000个,已关停处理近11000个号码。
 
  镇街行动
 
  黄江以创文助推建设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
 
  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自开展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以来,黄江镇以创文整治提升为引擎,将整治效果转化成群众眼见、百姓共享的实际成果,助推黄江建成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该镇大力宣传弘扬主旋律,推动文化项目建设,强化志愿者服务,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群众文明意识,取得明显成效。
 
  拍摄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黄江镇投入280万元制作主题宣传画,包括36块大中型户外广告,1000面灯杆旗,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此外,该镇投入约100万元,在绿道广场、8个大型集贸市场、4条主干道等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主题宣传广告。对7所公办中小学实行专项补助,每所学校补助5万元,各校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加强宣传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黄江镇在中小学、幼儿园群体中,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剧本创作比赛,从中挑选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的优秀原创剧本三个,海选了15名师生参与微电影拍摄,在全镇产生强烈的反响。其中,微电影《善意的承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三等奖。
 
  建设文化项目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该镇鼓励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增强黄江文化软实力,助力文明创建。黄江成立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搭建一个辐射全国的书画艺术平台,提升黄江镇文化基点与艺术素养;建设藤草家具博物馆,展示藤草家具文化和发展历史,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莞草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弘扬藤草家具文化;引进简阅书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生活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市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目前,该镇正筹备建设灵狮集团工业设计小镇、佐丹诗红木家具博物馆、深圳书城黄江店等文化产业项目。一系列的文化创新发展项目相继落户,正在潜移默化地提升黄江人的生活品质。
 
  “路长制”遏制城市六乱问题
 
  从1月9日开始,黄江镇实行“路长制”整治重点路段,由“路长”单位负责人带队,自行前往责任路段,开展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工作。黄江制定《“路长制”整治重点路段分工表》,将全镇划分为22个“路长”单位,选派人员对莞樟路、公常路、环城路、锦绣路、刁朗路等22个路段进行巡查。
 
  “路长”责任人靠前指挥,属地干部协调配合,一众工作人员身穿绿色马甲、手持宣传单张等,重点指引乱停乱放车辆到指定地点停放,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并对行为人宣传教育。同时,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城管分局、交警大队等职能部门,发动执法力量对不文明现象进行遏止。(记者 游峰)
 
  石龙:将撤销160多个 流动摊贩安置点
 
  记者昨日从石龙城管分局了解到,根据东莞市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促提升”的工作要求,石龙镇将从3月1日起撤销位于荣华路、昌平路的160多个流动摊贩安置点,转移到红棉路的新春市场安置。
 
  据石龙城管分局旧城执法分队副队长谭志军介绍,今年1月18日,该分局已向安置点内的160余档摊贩逐一派发关于撤销安置点的通知,同时开展安抚教育工作,动员摊贩主动配合并尽快寻找出路。
 
  据悉,为妥善解决安置点内摊贩的出路问题,经多方协调,该镇在位于红棉路的新春市场划出了专门区域,用于优先接纳安置点内的摊贩开展经营活动。“经多方协调考察,我们认为新春市场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可为安置点内摊贩提供足够场地。”谭志军表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摊贩已与市场管理方签订了经营合约。昨日下午,记者随城管执法人员来到昌平路及荣华路,现场所见,有部分临时摊档商贩已经撤档离场。执法人员再次提醒尚未离场的商贩尽快离场。
 
  据悉,接下来,石龙城管分局将继续与相关方面进行协调,尽快落实转移安置问题,争取在3月1日完成安置点撤销工作。(来源:东莞时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