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即将开幕,湾区非遗美食成亮点

养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12-19 10:03:57
 
莞讯网12月19日消息,随着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5日的临近,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湾区非遗美食体验周即将拉开帷幕。本届美食节以“美食+文旅+非遗+消费”为主线,吸引了来自近30个省、市、区、镇的非遗美食项目参展,成为一场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于一体的美食盛宴。
 
在众多参展的非遗美食项目中,冼沙鱼丸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源自东莞市高埗镇冼沙村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冼沙鱼丸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高埗冼沙人便将鲮鱼肉剁碎成肉泥,加入调味佐料制成“鱼球王”。到了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姓冼的渔民对“鱼球王”进行了改良,去除鱼皮、鱼骨,保留鱼肉,并将其剁成肉浆加入简单调味,制成一道鲜香可口的美食。经过世代传承与发展,冼沙鱼丸的制作工序日趋完善,包括选鱼、去皮、剁肉、打胶、挤捻鱼丸、煮泡鱼丸等步骤,每一步都极为讲究。
 
冯耀昆作为冼沙鱼丸的第三代传承人,已从事这门手艺四十多年。他的儿媳李玉翠,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参与到家族鱼丸事业中,还负责对外销售和营销工作,通过改良升级,打造了自有品牌——冯耀昆鱼丸。
 
冼沙鱼丸的制作技艺堪称一绝。首先是选鱼,必须选用新鲜的鲮鱼,且饲养的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鱼肉纯净的味道。其次是打胶,加入油、盐、陈皮、蒜蓉等简单的配料后,用铁棒敲打捣烂,再用手在盆内反复摔打,将鱼肉中的蛋白质打出来,捻成丸状,最后用清水煮泡,这样做出来的鱼丸爽滑Q弹、富有胶质。
 
改革开放后,高埗人开始尝试将鱼丸推向市场,冼沙鱼丸凭借其爽滑弹牙的独特口感,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如今,冯叔的鱼丸生意如火如荼,除了在市场上零售外,主要的销路来源于与酒楼、饭店的合作,通过预定的方式进行售卖,销售高峰期一天能达到一千多斤。
 
为保持鱼丸口感,冯叔仍坚持纯手工制作。同时,通过真空包装和空运等方式,冼沙鱼丸逐渐走出东莞,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并推出礼盒装,成为过年佳节送礼的又一选择。
 
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非遗美食如同一条条绵延的河流,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味觉记忆。种类繁多的精美糕点映照悠长岁月,誉满四海的地方名菜讲述风土人情,独树一帜的风味小吃尽显劳动智慧。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
 
随着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的临近,人们期待能在美食节上品尝到各种非遗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莞讯网观点:非遗美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味蕾,更在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美食文化节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美食,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美食节,能够进一步推动非遗美食的保护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