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4-02-28 10:15:31
关于印发《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学技术局反映。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12月28日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粤科社字〔2020〕218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府〔202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
 
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增速在全市“4+5”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排名第三位,增加值同比增长5.5%。产业布局上,松山湖生物医药基地已发展为全市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企业。截至2022年底,基地内注册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类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家,拥有东阳光、众生药业、三生制药、红珊瑚、菲鹏生物、博迈医疗等一批优质企业;基地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发展已形成特色,围绕医学影像、体外诊断、介植入耗材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二)机遇与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大,伴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芯片等前沿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先后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等政策,建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配套政策与措施日益完善。
 
当前,国内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先发产业集群;在大湾区内部,广州集聚了全省80%的高校资源、30%的医疗资源;深圳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基因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千家。与上述先进城市相比,东莞应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优势,围绕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找准赛道,精准发力,与深圳广州错位竞争。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东莞市在创新药、生物制剂、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以及健康养生等重点细分领域实现快速发展。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发展干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智慧医疗与核医学产业,构建以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引擎,智慧医疗与大健康服务为发展支撑的“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生物医药产业支持体系,成为全市加快打造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一)推进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前沿技术,包括先进生物类药物、靶向肿瘤药物、抗体药物、现代中药、基因检测和生物治疗,以及高端影像设备、高端植介入器械及耗材、手术治疗及生命支持设备、高端康复辅具、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等。前瞻布局生命科学领域精密科研仪器、AI+制药、高端原辅料等。拓展产业服务领域,包括新型服务外包、数字化医疗(医药)产品和服务等。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和规模效应,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争取到2025年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规模达到350亿元。
 
(二)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基地。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推进核医学和放射医学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优化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推进硼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和团队协同开展生物信息、AI+药物筛选、生物大分子和蛋白结构改造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核素体内外诊断、体内外放射性药物、介入以及各种射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为重点,建设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基地。
 
(三)打造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含石龙镇联动拓展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引进与培育一批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产业发展配套条件与环境氛围显著提升。培育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涌现一批小而美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兴地区。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一核多节点空间布局
 
加快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国家级高新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及体外诊断、高值医用耗材、医学影像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打造全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创新核。推动石龙拓展区以众生药业为龙头,牵引中医药现代化与智慧医疗产业链积极融入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拓展区。支持滨海湾新区打造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器械示范区,依托大湾区大学科研与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北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正中科学园等重点园区,形成以智慧医疗、可穿戴医疗器械、创新药、大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支持水乡功能区发展以生物医药为支撑,以文旅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建立与广州国际生物岛以及香港医药研发资源的互动协同,构建“穗莞港澳生命健康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支持长安、东城等具有较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的镇街探索发展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临床试验、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设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健康平台。(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投资促进局、松山湖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管委会、水乡管委会、有关镇街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产业核心区
 
1.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地总规划面积4053亩,其中:松山湖本部共约2493亩,选址松山湖中心区三角地、南部区部分地块;石龙联动拓展区共约1560亩,选址石龙镇西湖片区地块。基地立足国家级高新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资源优势,以松山湖为产业基地主要承载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产业领域;以石龙西湖片区为产业基地拓展区,协同发展创新医药、医疗穿戴设备及健康管理等产业。通过双区产业协同互补,着力打造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滨海湾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器械示范区:滨海湾新区坚持高端、创新、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布局智慧医疗研发、数字医疗器械高端制造、服务功能。以大湾区大学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智慧医疗、数字医疗、健康服务等特色园区,持续链接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大力引进智慧医疗服务企业与国际医疗机构。发挥欧珀电子(OPPO)、维沃移动通信(VIVO)、科兴科学园等大企业、大平台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优势,吸引其在滨海湾新区布局一批健康医疗智能终端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智慧医疗产品研发与数字化医疗器械高端制造项目,打造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器械示范区。
 
(二)开展前沿核心技术攻关
 
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加速器和中子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发挥大科学装置的“磁极效应”,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团队、优质项目等创新资源在莞集聚发展。加快推进BNCT项目建设和场地建设,尽快开展硼中子俘获治疗及硼药研发等相关临床试验,在松山湖打造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性项目。重点瞄准合成生物、干细胞与基因治疗、重大疾病靶向药物、假病毒体系、类器官模型等前沿领域开展研发,提升我市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市人民医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产业集群创新动能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研发外包、检测检验等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高端化、标准化发展。加强与广东省泗安医院的沟通对接并建立联系机制,推动规划建设中的广东省泗安医院P3实验室加强生物安全防疫、疫苗、治疗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争取服务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临床实验。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强化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开辟产业增长新赛道。(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点工程
 
(一)特色园区载体拓展工程
 
加快推进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滨海湾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统筹低成本产业空间,在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打造一批配套完善、资源密集、服务完备的科技园区作为优质项目主要承载空间。借鉴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经验,全面导入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用地改造、租金优惠、政策补贴等多种方式高规格打造国际化一流生物医药主题创新创业综合体。支持滨海湾新区依托大湾区大学科研与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北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健康医疗智能终端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培育发展干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细分链条,布局发展临床试验服务等智慧医疗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与生命健康(IT+BT)融合发展高地。(松山湖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石龙镇、市科学技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重点产业园区
 
1.松山湖科学智汇城:由松山湖管委会国有独资企业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生物医药主题新型产业载体。项目位于松山湖生物基地三角地,一期占地83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二期占地272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合计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以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为主,具体包括体外诊断、高值医疗耗材(包括心脑血管植入器械、骨科医疗器械、牙科医疗器械等)、核医学、医疗影像等细分领域为主导方向,高端生产制造和独立企业总部并行。项目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对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的需求,高标准打造集建设定制化、产业集群化、配套完善化、交通立体化、服务专业化、运营智慧化的松山湖6.0产业空间,为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提供支撑。
 
2.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园:由松山湖管委会国有独资企业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生物技术主题园区,位于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台中路西南侧(莞深高速大朗出入口),是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几何中心,将是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的门户和服务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11.1万平方米,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6栋科研楼,预计2024年中竣工;二期M0用地,现代化厂房。产业园由总部办公楼和独栋的研发办公、中试、生产及商住配套组成,构建起生物产业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临床注册、产业化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成为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策源地,打造成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物技术专业示范园区。
 
3.滨海湾新区正中科学园:正中科学园由正中集团开发运营,集高端研发办公、中试生产基地、科创人才公寓、豪华星级酒店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园区,定位为“世界级科创总部,湾区科创新地标”。项目占地面积约22260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90407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型产业用房等。建成后将用于生命健康服务和制造,面向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集聚,包括中试平台、专业咨询及技术服备机构、金融服备平台等。
 
(二)核心标杆项目引领工程
 
全力推进BNCT项目,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标杆工程。加快推进东莞市人民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研究楼项目建设,开展硼中子俘获治疗相关技术的优化与临床应用,加速BNCT治疗装置产业化,推进相关硼药物的规模量产与迭代优化,依规逐步开展肿瘤临床治疗活动,逐步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精准医疗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优势,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团队协同开展生物信息、药物筛选、生物大分子和蛋白结构改造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引领生物医药领域基础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粤莞联合基金、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对BNCT治疗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倾斜支持,加快推进BNCT治疗装置临床应用。(市人民医院牵头,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市科学技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重点项目
 
1.东莞硼中子俘获治疗项目(D-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将中子照射与靶向硼药物相结合的国际最先进的肿瘤放疗治疗手段。东莞BNCT项目是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并运用于临床治疗的BNCT医疗设备,其新型的放射与药物结合的二元、靶向、细胞级精准放疗,将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重要技术革新,成为对抗癌症的一把“利器”,将有效填补肿瘤治疗技术的空缺。
 
2.金美济集团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东莞金美济药业瞄准高端生物医药原料市场,结合合成生物学技术,布局高质量重组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原料的开发。项目以建立高附加值的绿色生物合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突破解决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不能形成三螺旋结构的瓶颈,获得具有活性的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原料,引领东莞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革命。
 
3.赛存生物仿生控冰细胞冷冻液项目:赛存生物专注于新一代安全型生物样本冻存液研发与生产,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功开发可控冰晶成核与生长的“仿生控冰细胞冷冻液”产品。项目首创颠覆性控冰冻存技术,突破沿用60多年的传统玻璃化冻存液的技术瓶颈,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现有格局,产品在保证细胞冻存复苏后高存活率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细胞冻存复苏后的存活质量,是细胞提取与储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辅料,引领全球生物样本冷冻保存技术。
 
专栏4:重大科技平台
 
1.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简称“CSNS”)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唯一、世界第四的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其科学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中子散射多学科研究平台,使其与我国已建成的同步辐射光源等先进设施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项目整体规划用地1000亩,首期用地400亩,2011年10月举行奠基仪式,2018年8月份通过国家验收。散裂中子源一期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已完成十轮开放运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一期项目内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提升束流打靶功率到500kW,新建9台中子谱仪和2个实验终端,以及配置先进的实验支撑设施,二期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
 
2.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简称“SLAB”)成立于2018年,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毗邻中国散裂中子源,布局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科学研究、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材料实验室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广东省科技厅为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共建单位,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原副院长)担任理事长,汪卫华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赵忠贤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目标定位为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粤港澳科研中心。
 
3.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原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由东阳光药业和中山大学共同优化调整重组而成。实验室实施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现由陈新滋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立足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致力于抗感染原创新药和重大品种的研发。实验室搭建了新药分子设计平台、药物高效合成与活性优化平台、转化医学平台、药物质量标准及中控研究平台、创新制剂研究平台、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平台、药物临床研究等一系列实验平台,满足了抗感染药物开发的全流程需求。
 
4.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是东莞市人民政府和暨南大学设立的科研型事业单位,于2014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并于2016年7月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依托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质技术资源,以东莞全市范围为主要服务区域,服务辐射省内外乃至国际市场,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医药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究院成立了国际药物注册及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平台、生物缓冲液研发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分子检测研发平台、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中心四个主要科研平台,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化、生物科学运用转化、医药产业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领域。
 
(三)公共创新平台构建工程
 
搭建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积极强化现有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对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服务平台的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或服务机构在莞建立平台或延伸服务,重点补齐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公共开放GMP中试车间等缺失环节。支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临床试验服务平台、有特殊专业要求的临床研究医院、生物医药产业中试及生产平台等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市生物技术产业大厦项目、松山湖科学城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项目、科学智汇城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建设定制化、产业集群化、配套完善化、交通立体化、服务专业化、运营智慧化的松山湖6.0产业空间,为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提供支撑。支持松山湖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按照市场化路径联合优质创新资源成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联盟,提升金美济医药健康产业园、红珊瑚生命健康孵化器、林润智谷、中大365、万汇云谷等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园创新能级和服务水平,在基地加快形成集科技创新服务、招商引智窗口、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一院一联盟多园区”的专业化服务平台网络和创新体系。(市科学技术局牵头,松山湖管委会、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石龙镇、市发展改革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势领域产业聚群培育工程
 
鼓励本地龙头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东阳光、菲鹏、三生、博迈、安健、科纳森等优势企业承接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重点支持一类化学创新药、生物靶向药及生物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设备、中医药现代化设备及药品、干细胞及基因治疗等研究,推动新药创制、干细胞与基因治疗、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高端医学成像等技术发展。培育发展长效化、速效化的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等重组蛋白类药物,发展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干细胞与基因治疗应用研究等相关技术。重点引进早期筛查诊断、心血管介入植入器械、AI+影像诊断、个性化定制器械、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生产商。瞄准中子治疗、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与脑机接口等前沿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托OPPO、VIVO、华为、慕思、猎声电子加强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脑科学脑医学及类脑科技、健康医疗智能终端设备、助听辅助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等功能。(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着力引进与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国内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的知名企业、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等来莞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创新实力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认定重点产业链链主,推动现有骨干企业通过市场化并购投资等方式,收购、兼并、重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企业,培育一批瞪羚百强创新型企业。实施精准招商行动,针对AI+药物筛选、脑科学脑医学及类脑科技、细胞培养基材、合成生物底盘技术与算法、生物芯片、AI+医学影像诊断及远程治疗、中药名方标准化、数字化健康管理及智能化照护康复等产业链缺失领域,制定定向技术研发合作和项目招引计划,逐步补齐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松山湖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重点企业
 
1.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公司于2003年在松山湖高新区创立,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东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方向)“链主”企业。公司目前拥有我市唯一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多个省创新科研团队,小分子化合物首次授权专利数居全球前列、国内首位,科研实力雄厚。主要从事化学一类新药、制剂国际化及生物药的开发,目前制剂生产线年产量可达25亿片,主导产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在细分市场中排名为国内市场占率有第一,是业内知名品牌。
 
2.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79年,于2009年在深圳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317),位于石龙镇西湖工业区信息产业园。公司先后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专门从事药物研发的科研机构和平台,拥有子公司十余家。公司产品覆盖眼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重大疾病领域,目前正聚焦脑卒中、肝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开发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发及核心中药产品。公司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从原料药到制剂生产的化药产业链、从GAP药材种植到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生产的中药产业链,是复方血栓通系列制剂的产品原创者、标准制定者、行业引领者和市场主导者。
 
3.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松山湖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体外诊断方向)“链主”企业。企业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试剂核心生物活性原材料和创新标志物、开放仪器平台和试剂解决方案等专业产品及服务,已成为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平台型企业。作为国产龙头企业,菲鹏生物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上游诊断原料领域长期以来的垄断格局,实现了诊断原料的本土化规模供应以及向欧美发达地区的出口销售,诊断原料销售规模在行业内位居前列。
 
4.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是东莞本土培育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质量信用A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东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高端介植入方向)“链主培育”企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球囊导管生产企业,主要从事以球囊、导管、导丝及配件为核心的(心)血管介入三类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在血管介入领域位于创新领导地位,研发生产的血管介入球囊导管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约为12%。
 
(六)高端人才团队引育工程
 
大力引进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科研团队。加大对创新药、干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设备、合成生物、核医学、中医药现代化设备及药品等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携技术、团队来莞进行产业化的项目,按“一事一议”给予专项支持。培养本土医学人才,以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为依托,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及大型专科医院等医院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团队及医学领域创新人才,为产业持续创新和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为契机,引进一批香港、澳门地区的医工类优质科教资源,强化本土人才培育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家积极申报。支持企业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按政策规定享受创新资助、创业扶持、优先落实居住、人才子女入学、就医优诊等政策待遇。(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产业发展生态完善工程
 
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与创新氛围。支持药物临床试验区域伦理委员会、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组织机构来莞开展全产业链协作、培训、交流、论坛等活动,支持我市有关单位主办或承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峰会、高端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扩大行业发展影响力。强化服务与政策支持。整合行业协会与第三方服务资源为相关企业落地和人才引进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制定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专项和细分领域产业政策,加大战略科学家团队、卓越工程师、研究生联合培养等科技人才政策对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全面落实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合作银行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发放科技信用贷款,支持企业购买科技保险,完善社会融资体系,鼓励优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积极研究、推动市、镇两级专业化产业基金的组建,设立一定的容错机制,以投代引,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来莞集聚。积极探索组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联盟,设立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专项基金。加大对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符合相关环保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加强对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项目污染分类管理和精准排放指标的支持。(市科学技术局牵头,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金融工作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6:重点行业协会和联盟
 
1.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由东莞市民政局于2014年5月正式批准成立,是由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经济组织及相关单位自愿参加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协会充分发挥各企业合作优势,坚持走特色化、国际化发展之路,为会员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生物技术企业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开展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为东莞市生物技术企业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专业化服务。
 
2.东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成立于2016年12月,是经东莞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的行业社会团体,接受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会员由在东莞市从事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的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目前会员数量已超过100家。协会以“服务会员、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宗旨,努力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构造一个致力于医疗器械产业链资源共享的社会化平台,不断规范和引导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
 
3.东莞市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联盟:联盟由东莞市松山湖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东莞市生物医药领域相关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孵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三甲医院等57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作为研究院的核心资源和组成部门,以科技赋能松山湖生物医药基地重点企业和产业园。联盟紧密围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供给这个关键环节,打造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临床试验—规模制造—市场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的长效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依托东莞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贯彻落实统筹决策协调机制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整合发改、工信、科技、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力量,统筹推进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搭建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交流、战略咨询和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跟踪评估及统计监测,合力推动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东莞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资金支持
 
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各镇街(园区)政府结合辖区实际和财力情况,对生物医药产业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国资、国企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支持,增强发展动力。[市财政局牵头,市金融工作局、各镇街(园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用地保障
 
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在我市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意向用地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如因特殊情况使用不了存量建设用地的,可申请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对我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项目鼓励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对特别重大项目,将土地估价报告的估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并统筹考虑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市场运行情况,集体决策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各镇街(园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决策支持
 
结合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多等特点,组建由专业智库、专家学者、技术权威、创投专家等人员组成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产业标准、项目招引、技术研发、评估管理等提供独立的决策参考意见,构建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决策体系。(东莞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